快速查询码:52
最近由于某不可描述事件,我们和某国关系顿然紧张起来,许多原本计划去吃炸鸡看长腿欧巴的朋友们恐怕不得不修改自己的行程了。
不过话说回来,现在老百姓腰包鼓了,出境游的目的地选择也非常多,一些热带、亚热带岛国,就因为其秀美的风光、闲适的生活节奏,成为很多人出国游的优先目的地。
可是问题来了,对很多现代人来说,网络如同空气和水,早已是生存下去的必要条件,那么,这些大洋之中的小岛国,会有网络吗?他们的网络又是如何做到与全世界互联互通的呢?
对于很多岛国来说,链接国际互联网,是依靠着海底光缆+卫星通信的方式共同完成的。
卫星通讯,我们自不必多说,然而海底光缆,很多朋友会有疑惑:啥玩意儿?为了几个小岛国连一条海底光缆,成本上划算吗?再说了,大洋又宽又深,海底光缆能拉那么远吗?为什么不干脆直接全都用卫星通信呢?
不完全采用卫星联网的方式,完全是因为卫星的带宽不足,价格又昂贵。在很多小岛上,你采用卫星联网的方式,看个视频都十分勉强,更不必说海量的商业化数据传输了,而海底光缆恰好可以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那么,单独为岛国扯条光缆是否划算,光缆又是怎样跨越大洋连接到小岛上的,这就是本文要回答的问题。
当今社会,我们家里都用电、网络,也有自来水和燃气,北方的朋友家里还有集体供暖。这些线路和管路,是从发电站、电信公司和自然来水厂直通我们家里的吗?当然不是。和人体的血管一样,这些线路、管路也有主干和支流,比如我临近的城市里有一个发电站,它并不会扯几根电线分别连到我和我邻居家里,而是用一根主干线通道我所居住的县城,然后从县城的供电站分到各个街区,再从各个街区通到各居民小区,又从小区的电箱里通往我、我邻居张三、李四和王二麻子家里。
甚至,从发电站发出的主干线,有时并不是主要为我居住的县城供电的,它只是从发电厂通往另一个城市,在经过我的县城的时候,分出一根支线为我们县供电。
海底光缆也是如此,我们以太平洋岛国斐济为例,它之所以可以享受海底光缆的便利,完全是因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有国际通讯的需求,而连接澳洲和美国的南十字星海底光缆,恰好需要经过斐济附近,那么,斐济就可以从这根海缆上扯一根支线到其首都苏瓦,而临近斐济的另外两个岛国瓦努阿图、汤加,又可以从苏瓦分别扯出一根海底光缆回本国。
西南太平洋地区海底光缆一览图
当然,还有一些极为特殊的岛,可以享受一根(甚至几根)专用海缆的特权。比如美国的海外属地关岛,因为其在美国全球战略中不可取代的地位,通往关岛的海底光缆数量也非常多,有从香港到关岛、从韩国到关岛、从夏威夷岛关岛的专用的海缆。而关岛和夏威夷这样的海底光缆节点岛屿,又向外延伸出许多中短途的海缆,用来链接它们附近的岛屿。比如萨摩亚群岛的通讯,就是从夏威夷通过来的Ameriacan-Samoa海底光缆承载的。
这是太平洋的情况,印度洋岛国也非常的多,比如马达加斯加、以及它东边的法属留尼旺、毛里求斯,这几个岛国一边可以由肯尼亚海缆链接到非洲大陆主干网,一方面链接了由南非通往马来西亚的SAFE海缆。
西南印度洋地区海底光缆一览图
而一些临近大陆的海岛,链接上一根海缆就更不是什么难事了,比如度假天堂马尔代夫,就有从印度链接而来的WARF海缆和从斯里兰卡链接而来的DHIRAAGU-SLT海缆。而台湾、日本这样经济发达、对外联络的频繁的岛屿,甚至已经成了海缆的主要目的端,从日本出发通往北美的海缆,是亚太地区互联网网络的最重要一环。
而海底光缆的商业成本是否划算呢?我们可以确定的说,就目前的技术水平下,海缆已经是最为经济划算的国际通讯方式,尤其是光缆代替了早期的铜缆之后,其性能也可以满足日益旺盛的通讯需求。目前来说,海底光缆已经是全球范围内通信的最主要方式,几乎承载了全球90%以上的国际通信业务,尤其是一些洲际之间的通信,几乎完全是通过海底光缆进行的。甚至有一些陆地相毗邻的国家,也铺设海缆来进行通讯,海缆的成本和技术优势可见一斑。
西欧的海缆一览图,可以看到陆地毗邻的德国和荷兰拥有多条通信海缆
也就是说,我们所顾虑的单独扯一根海缆给岛国是否经济的问题,是不存在的:对一些大的岛国(日本、英国、新西兰)来说,用海底光缆联通世界,是非常值得的;而一些小的岛国(斐济等),也并不需要专门去建一根海缆,而是就近的链接主干网来解决通讯问题。
当然,即便链接了国际海缆的岛国,也并不能把光缆延伸到每个末端(小岛屿)。有些岛国岛屿众多,部分岛屿区位分散,居民规模、经济规模和网络需求都不足以带动商业化的海缆铺设需求,这种情况下,卫星网络就是解决这些小岛联网的补充方式。在全球唯一没有海缆链接的大陆——南极,也只能依赖卫星进行网络通讯。(感谢知乎网友
KarenLiu指正)全球海底光缆一览图
那么,大洋又宽又深,海缆又是如何铺设过去的呢?
首先是海底光缆本身,为了对抗海水的高压和腐蚀,现在的海底光缆一般都有层层防护,聚乙烯层、聚酯树酯或沥青层、钢绞线层、铝制防水层、聚碳酸酯层、铜管或铝管、石蜡,烷烃层被层层套在光纤之外,这样的光缆可以在最深达米的海底运行25年。
然而海缆并不是直接扔到海里就行了,在一些水深较低的地区,海缆很容易受到破坏,比如鲨鱼,它就很喜欢啃食裸露的海缆,而渔船拖网和大型船只的锚,都有可能割断海缆,这就需要把海缆掩埋在海底淤泥之下。一般来说,在一些渔业繁忙区,海缆会被埋在淤泥之下两三米,在一些重要的航道上,甚至会被埋在5-10米,这就离不开一些专用的海工设备,比如海缆船。
在把海缆固定在某一段的陆地上之后,海缆船就会沿着极为精确的航线开始铺设海缆。在浅水区域,一种专用的海犁会被沉到水下,船只拖动着它前进,它就可以自动的挖开一条沟,把海缆放进去,再自动掩埋。如果是一些特殊的环境下,还可以配置海底机器人对掩埋的不太好的地方进行修补。而到了深水区,一般就不再需要掩埋了,只需要将海缆平稳的铺设在海底就可以。现在,最先进的海缆船一天可以铺设公里海缆。
铺设海缆使用的海犁,前边那条黑色的线就是海底光缆
海缆船使用的遥控机器人
当然,虽然现在海缆铺设技术已经这么发达,通讯容量也已经很大,但是并不是说海缆使用起来就一点缺点也没有。最明显的就是海缆维修,有的情况下海缆的确会出现问题,比如海底地质活动啊,海洋生物或者是人为的破坏啊,这要修起来,可就不如陆地上方便。另一个,海缆也难免有被窃听的风险,很多人都相信美国海军的吉米卡特号核动力潜艇具有监测窃听海底电缆的能力,而反窃听的技术,也是现在各国下大力气在研究的。
美国海军吉米卡特号核潜艇。据信此艇搭载有专门用于窃听海缆的水下机器人,曾对多条国际海缆开展过监听
鲨鱼在啃噬海缆,牙好,胃口就好
最后,放上一个海缆船铺设海底光缆的视频
一个男人在流浪
漫步集
lusim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