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结肠镜检查和近期癌症治疗的进展,大肠癌(CRC)仍然是一种常见的致命的癌症之一,其在饮食逐渐西化的发展中国家有明显增高的发病率。
年5月,ProteinCell杂志特别为中国肠道大会推出了主题为“MicrobiotaandHumanHealth”的专刊,邀请于君、傅静远、马永慧、王军、张发明、赵方庆、陈峰、王则能、聂勇战等9位教授领衔发表了9篇综述和评论文章,并由刘志华教授撰写卷首语。
本文借鉴于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和她的得意门生杨佳同学的综述的翻译稿,我们特别感谢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在读博士生陈绮翎同学为翻译本文所付出的辛勤努力,后有原文下载地址。
开始之前,我们先来看几组数据!大肠癌(CRC)在男性和女性中均为第三常见的致死性癌症。在美国,年预计有例新确诊的CRC患者和例相关的死亡案例(Siegel等,)。
在中国,年有例新确诊的CRC患者和例相关的死亡案例(Chen等,)。
再来看看,研究的数据指向!导致CRC攀升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近年来中国逐渐西化的生活习惯,这显著导致肥胖症的增多和运动量的减少(Goss等,;Varghese和Shin,)。
多项研究一致表明,几乎90%的CRC案例是零散发生的,也就是说环境因素和基因敏感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CRC的发生和演化。对CRC进行地理差异和相关饮食习惯的研究表明,超过90%的胃肠道癌症来源于饮食习惯(Doll和Peto,)。
无数的流行病学研究已鉴定出特定的饮食或能促或能防止CRC的发生。这表明可通过控制和管理饮食降低CRC的发病率。
找到大方向,落到实处很关键!饮食对肠道菌群的成分和功能也有重要的影响,这和环境因素联系更紧密,而非基因背景(Rothschild等,)。
短期的饮食干预可以重塑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组,而且一旦回到原始的长期饮食习惯,肠道微生物组又会恢复(Xu和Knight,)。
相比健康对照组,CRC患者和结肠息肉患者体内的肠道菌群落结构被破坏(Liang等,)。
该关联性因此证明了长期饮食习惯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影响CRC的发生和演化(图一)。
图一饮食、肠道菌群和CRC之间的关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