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镜下成功微创剥离切除结肠巨大息肉

点击医院,轻松   还有什么比患者及家属的微笑更令医护人员感到欣慰的呢?近日,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成功为一名患者实施结肠镜下巨大息肉切除术,让患者享受到一流的技术和服务,赢得了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好评。

  42岁的尤女士自诉一年来无明显诱因的出现烧心,白天症状不明显,夜间比较明显,最近几日,因腹部出现阵发性疼痛,医院行肠镜检查显示为结肠多发息肉,检查结果显示其于升结肠近回盲瓣处可见一4.0cm×4.5cm菜花样侧向生长息肉,环管腔约1/2。病理检查示:绒毛状管状腺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意识到严重性,尤女士及家属多方打听后,来到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求助该科主任杨文义。

  杨文义结合检查报告提出:在内镜下剥离该息肉会有以下几大难点:1.控镜难,由于息肉位于盲肠及升结肠交界处,术中镜身难以控制;2.视野差,由于息肉巨大,且跨结肠袋生长,术中暴露视野难度较大;3.技术难,由于肠壁本身较薄,稍有不慎,极易穿孔,远端病变剥离需要采用勾镜倒镜手法,且存在着病变切除不完整的风险。患者及家属经过商量后考虑选择内镜下息肉剥离术。患者收住入院后,因贫血严重,经过输血、改善一般状态后,杨文义主任为患者做了结肠镜下巨大息肉剥离手术。

  术中,杨文义用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病变区域,直至视野干净后,为保证息肉完整切除,用钩刀沿肿物0.5cm处做标记,用注射针行粘膜下注射,使息肉抬起,用钩刀沿标记处切开,并用IT刀沿瘤体环周剥离,最终将瘤体完整剥离取出,术后创面用钛夹夹闭。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无明显不适感,亦无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第二天就可以进食,术后恢复良好。

  据杨文义介绍,肠息肉是常见的大肠疾病之一,结肠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大约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因此,发现大肠息肉应常规切除。过去我们认为直径在2cm以下的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大于2cm的息肉在内镜下切除是相对禁忌的。但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绝大多数胃肠道息肉均可经胃肠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完整切除,预防息肉癌变。有研究显示:切除大肠息肉的人群患大肠癌的几率降低了4倍左右。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许多中老年人都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常规的血液检查、腹部B超、胸透等项目,可很少有人会主动做肠道健康检查。杨文义提醒大家,常规体检固然重要,可是胃肠道健康检查同等重要!

人到中年为什么一定要做胃肠镜检查?

  杨文义解释,很多人一提到要做肠镜检查直皱眉头,担心疼痛而不愿接受,有的患者在检查前还会紧张、抗拒,这样的心态往往对检查是不利的。肠镜检查其实并不可怕,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是国内病死率最高的疾病,其中消化道肿瘤占恶性肿瘤的50%左右。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主要为食管癌、胃癌、大肠癌、肝癌、胰腺癌,其中胃癌、大肠癌、肝癌在我国发病率较高。这些消化道肿瘤严重影响了人民生活健康,而且由于这些肿瘤早期没有特别的症状,容易被忽视,耽误了早期治疗的时机和效果。因此人到中年应重视胃肠镜检查。

  杨文义强调,大肠息肉,尤其腺瘤息肉,定期检查是防止息肉恶变的重要一环。如果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则可以大大提高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至关重要。很多人因对肠镜检查心存恐惧而拒绝接受,这种恐惧心理致使临床上很多的大肠癌病例得不到早期诊治,错失治疗良机。其实,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师操作熟练程度的提高,肠镜检查已经相当方便,绝大多数人可耐受并完成检查。以前没做肠镜的人,第一次肠镜检查最好从40岁开始。

本期作者:王航宇

责任编辑:晴 天

本期校对:澹 谧

长按图片识别







































白癜风诊疗标准
白癜风诊疗标准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dcrzz/3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