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是指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的总称,包括肿瘤性赘生物和非肿瘤性赘生物,前者是癌前期病变,与癌发生关系密切,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研究发现,有80~95%的结直肠癌是由结直肠息肉演变而来,经历:
正常粘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的过程,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
早查早治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由于息肉演变成癌的过程非常漫长,如果能在萌芽状态就予以切除,就可以有效阻断它的癌变之路。
就算即使癌变了,早一点查出来,只要没有转移,手术切除后治愈率高达95%。
但是到了晚期,癌细胞会离开结肠、直肠和小肠的薄壁组织,直接进入血流,会在人体内迅速扩散,晚期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往往低于20%。
更有甚者伴有肝脏或肺的广泛转移,单纯手术就比较困难,即使采用很强的化疗、或靶向治疗,五年存活率也仅有10%左右。
而筛查息肉最简单又方便的方法就是查个肠镜。
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刻不容缓!及时做个肠镜检查,有问题,就处理,没问题过几年再复查。
大肠息肉的预警
1、便血
通常便血颜色呈鲜红色,以左边的大肠息肉引起的便血最为常见,甚至还会引起贫血的症状,大多数为无痛性便血。
2、粪便改变
多数为粘液便,便意不快感和里急后重的感觉,有时排便只能排出粘液,我们会称之为假腹泻。
3、息肉脱出
在上厕所时可以感觉到长蒂的息肉被脱出肛门外,这种症状儿童较为多。
4、腹泻
严重粘液便引起假腹泻,直肠结肠病可有稀便,稀水便或血性便,每日大便次数3~5次或十余次不等。
5、腹痛
少见,有时较大息肉可引起肠套叠,造成腹痛。
6、全身表现
腹泻可引起严重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贫血等。
这些人有必要立马做个肠镜筛查
1、大肠癌高发区年龄超过40岁者;
2、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反复黑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潜血阳性而上消化道检查未能发现病变者,还有排便异常如慢性腹泻或长期进行性便秘的人群;
3、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
④炎症性肠病(克罗恩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药物治疗后者;
⑤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者;
⑥有盆腔放射性治疗和胆囊切除史者。
⑦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等。
怎么预防大肠息肉?
1、要拒绝“无肉不欢”的饮食模式,控制动物性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摄入;
2、多吃含有丰富粗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主食也要注意粗细搭配,适当提升粗粮和杂粮的比例。
3、除了吃以外,还应该动起来。每天坚持适量运动,也能提高免疫力,降低肠息肉的风险。
4、如果有上述肠息肉症状应尽快进行结肠纤维肠镜检查,即使没有任何症状,也应从45岁开始进行纤维结肠镜检查,做到未雨绸缪,让肠息肉无所遁形!
以上便是小编今天与大家分享的有关大肠息肉的信息,希望能对大家检查自己的肠胃健康有所帮助!
医院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