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美图息肉amp癌变文末有书推荐

良性息肉不癌变,果真如此吗?

胃息肉是胃镜下最为常见的病变,通常为良性。这些息肉可能是散发性的,也可能与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有关。组织病理学上常分为炎性、增生性、腺瘤性息肉等,其中以增生性息肉最为常见,腺瘤性息肉则被认为是最具有癌变潜能的息肉,且常常伴有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甚至可与胃癌共存。目前有个案报道,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均可伴有胃癌的发生,应提高警惕。

本文文献翻译及整理主要由梅州市人医凌世宝医师完成

胃底腺息肉与胃癌

由JeongYS,KimSE等报道了一例49岁女性的来自于胃底腺息肉(FGPs,fundicglandpolyps)的局灶性印戒细胞癌,肿瘤在内镜下行圈套器息肉切除术被完全切除。该患者是因胃多发息肉入院,无特殊主诉及既往史、家族史,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胃镜见4个息肉,第一枚息肉位于胃体中段前壁,直径约0.8cm,有蒂,略带红色,表面糜烂,予黏膜下注射肾上腺素后圈套器切除。

A图为第一枚息肉,胃体中段前壁,直径约0.8cm,有蒂,略带红色,表面糜烂;B图为其他三枚息肉,表面光滑,位于胃体大弯侧壁

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第一枚病灶主要由胃底泌酸腺体的息肉样增生,息肉表面部分可见印戒细胞,浸润固有层,范围约0.2cm×0.1cm。癌灶局限于黏膜内,切缘阴性。另外三枚息肉分布于胃体大弯侧,直径约0.4cm-0.5cm,有蒂,表面光滑,均行热活检钳钳除,病理组织学检查均为FGP。

组织病理示:A为切除标本显示印戒细胞癌(HE染色,×40);B为息肉胃底腺的印戒细胞松散黏附,浸润固有层(HE染色,×)

免疫组化示:A为印戒细胞癌细胞角蛋白阳性;B为p53在印戒细胞癌中表达,而在胃底腺细胞中不表达

病例提示

有报道称散在的FGPs中含有低级别或高级别的异常增生。然而,胃底腺息肉样的胃腺癌虽然罕见,但最近被认为是胃腺癌的一种新的变异类型。如果FGP有表面糜烂或者不规则,都应评估有无恶变可能,尽管恶变非常罕见。但对于增生性息肉和FGPs,内镜医师都应该考虑胃癌与胃息肉的关系。本病例提示散在性FGPs也可能与胃癌有关。虽然FGPs与胃癌的关系尚未明确,但当FGP有表面糜烂时,活检或切除FGPs,无论多小,都应考虑存在胃癌可能。

胃增生性息肉与胃癌

Luc?′aC.Fry等报道的一例由胃增生性息肉(HP,hyperplasticpolyp)起源的印戒细胞癌。患者是一位67岁男性,胃镜检查见一枚短蒂宽基分叶状息肉位于胃小弯切迹,大小约3.5×4cm,在息肉基底四象限注射生理盐水后电凝电切除息肉,术后3分钟仍可见创面渗血,予肾上腺盐水及电凝行止血。

A:内镜检查所见胃小弯息肉;B:内镜下切除的多叶、有蒂息肉,大小约3.5×4cm

组织病理学提示为增生性息肉,息肉内伴有约30%低分化印戒细胞癌。虽然息肉在内镜下完全切除,边缘无肿瘤残留,但因组织病理分化较差,行胃部分切除术。胃切除标本无异常,息肉切除部位未见肿瘤,淋巴结阴性。术后病程平稳,随访1年无症状。

A:印戒细胞腺癌及邻近异常的上皮区域;B:息肉内伴有低分化印戒细胞癌

病例提示

HPs通常很小,单个,无蒂,可发生在任何位置。人们普遍认为HP不会转变成癌症。目前认为,HP的恶性转变与肿瘤的大小和肉眼形态相关,当息肉变大,变成亚蒂或有蒂时,首先出现腺瘤变或异型增生灶,然后出现癌变病灶。但在HP中发生低分化腺癌是罕见的。目前认为,大多数HP癌变发生在较大的息肉,所有大于1cm的胃HPs在内镜下完全切除。

散发FGPs与腺癌

TogoK.等报道的两例由散发性FGPs发生的腺癌。两位患者分别为68岁男性和63岁女性,均无PPIs用药史和FAP家族史,尿素呼气试验和血清抗体检测幽门螺杆菌阴性。两位有类似的内镜表现和M-NBI所见。胃镜见胃体上段前壁有一处淡红色的息肉样病变,病例一直径约0.5cm,病例二直径约0.3cm,其旁可见一正常色调的小息肉,另外,在非萎缩性背景黏膜中也有几个FGPs。M-NBI观察红色息肉样病变,表现为不规则微血管(MV)结构,由闭环型或开环型血管成分组成,不规则微血管表面结构(MS)由椭圆形表面结构组成。而相邻同色调的息肉ME-NBI表现为胃小凹规整排列,有规整排列的蜂窝状微血管。病例一红色息肉样病变活检标本怀疑为分化型胃腺癌。根据这些发现推测红色息肉样病变是一种分化型的粘膜内腺癌,而相邻的同色调息肉则是非异型增生的FGP。

在获得知情同意后,两位患者均行内镜下粘膜下剥离(ESD)切除了这两个息肉样病变。病灶整体标本的组织学检查表明,微红的息肉样病变为超高分化腺癌。病灶表面可见肿瘤腺体分枝不规则,细胞核不典型,基底部可见腺体增生伴囊性扩张。免疫组化提示肿瘤细胞的MUC5AC阳性和CD10,MUC2和p53阴性。Ki67广泛表达于肿瘤细胞中。最后病理诊断为发生于FGP的超高分化腺癌(病例一大小为4mm×4mm;病例二大小为3mm×3mm,tub1,pT1a(M),ly0,v0,pHM0,pVM0)。而相邻同色调息肉的组织学检查显示,胃底腺体增生伴囊性扩张,诊断为无异型增生的FGP。因无结肠息肉,无家族性FAP病史,两个病例均不考虑为FAP。

病例提示

散发性FGPs中发生异型增生较少见,M-NBI对于区分FGP与非异型增生FGP引起的癌变非常有用。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着密切的联系,但“胃底腺型腺癌”作为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典型瘤变的报道越来越多。有报道称,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PPIs)治疗幽门螺杆菌阴性的症状性胃食管反流疾病,可增加FGPs的风险。虽然很少见,但内镜医师必须警惕FGPs作为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肿瘤表现之一的异常增生。对于目前常规内镜下发现的肿瘤颜色,只有癌性FGPs呈淡红色,其他部位的几个FGPs均呈同色调色。Makietal等报道,传统内镜下的微红是鉴别胃癌病变与胃表面隆起病变的有用的客观标志。因此,在常规内镜检查中,微红色的外观可能有助于发现和区分癌灶与非异型增生的FGPs。此外,肿瘤FGPs的ME-NBI表现与非异型增生的FGPs完全不同。

参考文献

最后送大家一张美图

在癌生长的康庄大道上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Nothingisimpossible!

好书推荐时间

辽宁科技出版社近年来相继引进翻译出版了不少优秀的日文内镜书籍,吧岛国丰富的内镜知识呈现给国内同行们,近期又有两本好书即将分享给大家。一本是大圃研所著,林香春教授翻译的《大圃流ESD手术技巧》,另一本是野中康一所著,宫健教授主译的《上消化道内镜诊断秘籍》。

《大圃流ESD手术技巧》本人非常有幸先于大家得见一本样书并先睹为快,个人觉得其中文翻译版精美程度已经超越原版(因为我有大圃研亲笔签名的日文原版),向大家展示几张精美画面:

本书一大特色:书中扫码可观看大圃手术视频:

首批册预售两天即售磬,预计1月20日前发货。第二批册至0册预计1月31日发货。第三批可能要春节后发货。(下面







































白癜风康复
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dcrzz/4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