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除幼年性息肉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小儿外,其余结肠息肉多见于40岁以上成人,男性稍多。大部分病例并无引人注意的症状。仅在体格检查或尸体解剖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例可以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症状。便血最常见的症状是反复便血,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便血以左侧结肠内的息肉较多见,尤以绒毛状腺瘤及幼年性息肉比较多见,常常呈鲜红色,发生于排便后或粪便表面有条状鲜红色血迹,为出血的息肉压迫粪便形成的痕迹,便时无疼痛。息肉部位较高者,出血常与后半部分软便混合,也可有黏液便,偶伴腹部隐痛,多为息肉牵拉肠壁或肠腔部分受阻所致,单发息肉出血量不多,较少发生继发性贫血等全身性改变。儿童期无痛性血便,以结肠息肉引起者最多见。粪便改变包括大便习惯改变和大便形状异常。前者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同时,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大肠息肉可以造成较多黏液排出,有时息肉为多发性或体积较大者,亦可引起腹泻或造成排便困难。有些较大的绒毛状腺瘤可以有大量的黏液分泌排出,每天排出的黏液可达1~3L,排出液内钠、钾含量很高,因此在临床上可造成失水、低氯、低钾、低钠的症状,严重时可以昏迷,休克甚至死亡。腹痛比较少见,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有时较大息肉可以引起肠套叠以至造成肠梗阻而出现腹痛。息肉脱垂在直肠内带有长蒂的息肉可以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外,息肉部位较低者,排便时可将蒂状息肉推出肛门外,在肛门口见肉红色圆形肿物,便后可自行回缩。此种症状小儿比较多见。结肠黑变病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与长期喝减肥茶、便秘有关,易伴发肠癌和结肠息肉。
(文章内容图片摘自网络,侵删)
任何胃肠道健康问题可加郭老个人白癜风早期症状图解白癜风早期治疗几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dcrzz/4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