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肠镜检查已十分普及便利,
大家对结肠息肉也是见怪不怪。
可是,千万别掉以轻心!
病例回顾
近日,57岁的何先生在我院门诊体检做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结肠多发息肉。医院消化内科张智主任立即告知何先生结肠息肉要及时处理的重要性,以防恶化为肿瘤性息肉。“张主任,你说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配合你!”何先生简单的一句话表达了对张主任的无限信任。于是,张主任立刻为其安排,经评估后于胃肠镜全身麻醉下行结肠息肉切除术(染色+电切+电凝),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术后何先生并无任何不适。
出院后,何先生为表谢意,亲手把“德艺高超,医护用心”的锦旗赠与张主任,满满的感激之情不言而喻。
知识点链接
什么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是肠道黏膜突向肠腔内的一种局限性隆起的赘生物。凡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多出现在中年以后,大约有25~80%的发生率。
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检出息肉和确定其病变性质的最有效措施是定期进行全结肠镜(包括病理)检查并在肠镜下进行干预治疗。
可以单个发生,也可以是数个、数十个或更多发生,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通常无特殊不适症状,在体检行肠镜筛查时被发现。
哪类人群更易被结肠息肉“盯上”?
肠镜检查是早期发现肠癌及息肉最有效的方法,以下高危人群需要结肠镜筛查:
①大肠癌高发区年龄超过40岁者;
②有肠道症状的人群。如反复黑便、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潜血阳性而上消化道检查未能发现病变者,还有排便异常如慢性腹泻或长期进行性便秘的人群;
③一级亲属中有大肠癌或腺瘤病史的成员;
④炎症性肠病(克罗恩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药物治疗后者;
⑤大肠癌或息肉手术后或内镜治疗后者;
⑥有盆腔放射性治疗和胆囊切除史者。
⑦符合以下任意2项者:
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酷爱高蛋白高脂肪食品、长期久坐缺乏运动者等。
张智
消化内科
消化内科专科兼内二科科主任
毕业于南方医科大学医疗系(原第一军医大学),医院进修消化内科及胃肠镜镜下诊治相关技术。年被选为东莞市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被聘为首届广东省肝脏病学会内镜诊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年被选为东莞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从事临床工作十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正确诊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慢性支气管炎、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甲亢等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熟悉消化系统的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急性胰腺炎、便秘、乙肝等常见病和疑难病的诊治。能够熟练进行胃肠镜下行息肉切除术、食道良恶性狭窄的支架置入术、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镜下结扎及曲张静脉的硬化治疗、食道、胃各种异物的取出、EMR/ESD等技术。
白淀风北京治白癜风比较好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