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者:陈小瑞
单位:医院麻醉科
一、病例资料1.一般情况
患者男,66岁,身高约cm,体重75kg,体重指数(BMI)26.0kg/m2,心率(HR)85次/分,血压(BP)/82mmHg,主诉“间断血尿6个月余”。
2.现病史
患者6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间歇无痛全程肉眼血尿”,为暗红色,可自行缓解,偶有血块、血条。无腰痛、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医院泌尿科CT提示膀胱肿瘤,未治疗,现为进一步诊治收入我科。自患病以来,患者睡眠、饮食、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3.既往史
否认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慢性肾炎等疾病史;否认重大手术、外伤史;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4.个人史
吸烟40余年,每日2~3包,目前未戒烟。
5.体格检查
6.实验室检查
7.辅助检查
(1)心脏彩超
(2)动态心电图
(3)胸部CT
(4)盆腔MRI检查
(5)PET-CT
(6)肠镜检查
提示结肠多发息肉
8.心内科会诊
频发室性早搏。
心衰病因待查,冠心病待排除。
9.会诊后实验室检查
术前诊断:膀胱恶性肿瘤;频发室性早搏,心衰待查;尿路感染。
拟行手术: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尿道改道+盆腔淋巴结清扫+阑尾切除术。
二、术前评估1.循环系统
2.呼吸系统
3.麻醉风险评估
4.指南推荐的评估流程
三、术中管理1.麻醉方法和监测
2.心脏功能保护
3.其他脏器保护
4.容量管理
5.抗应激、抗炎策略
6.抗恶心呕吐和镇痛策略
四、手术经过1.麻醉诱导
2.麻醉操作
3.麻醉维持
4.手术过程
气管插管后患者气道压为19cmH2O,潮气量约ml,建立气腹压和头低脚高位后,气道压升至26cmH2O,遂更换为压力控制通气,但潮气量仍在慢慢降低,手术开始1.5h后,麻醉机报警,出现气道高压反应,此时潮气量仅ml左右,遂改为手控通气,检查气道高压的发生原因。
5.气道高压的处理
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血氧饱和度(SpO2)%,血压正常,呼末二氧化碳未显现人机抵抗现象,通气感受呼气阻力较大,气管导管未发生偏折,气管导管深度合适。怀疑是气道或患者因素导致的气道高压,遂进行吸痰处理,吸出大量黏性分泌物,处理后气道压有所降低,听诊双肺湿啰音。考虑气道高压的发生原因为气道阻力增加+肺顺应性降低。患者长期吸烟导致纤毛摆动受损,麻醉状态导致咳嗽反射消失,进而引起排痰能力下降,分泌物潴留;另外,手术气腹+头低脚高位导致膈肌上移,肺顺应性下降。上述因素叠加导致术中气道高压发生。
使用盐酸氨溴索(30mg)进行化痰处理,加强吸痰;与外科医生沟通降低气腹压(13mmHg降至11mmHg),并缩短人工气腹时间;去除外源性PEEP,调整呼吸参数。30min后,患者气道明显改善,双肺听诊湿啰音较前明显好转。
手术结束后,立即停止人工气腹,患者气道压恢复至术前水平。
6.麻醉及手术总结
7.术中血气分析变化情况
五、术后转归术后第一天,患者在心电监护及吸氧下,生命体征平稳,无发热、心悸、胸闷,睡眠可,VAS<3分。复查生化、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谱,给予抑酸、化痰、肠外营养、补充白蛋白、补钾、维生素K1等对症治疗,监测CVP和尿量,给予气压治疗。术后第二天,患者可以下床活动。禁食第三天,肝门已排气,进流质饮食。术后第七天,查病理结果显示膀胱高级别乳头状尿路上皮癌。术后第八天,患者右下腹压痛,腹腔引流液增多,腹部平片提示不完全性小肠梗阻,予以禁食、抗感染治疗。术后第十四天,患者腹部伤口愈合良好,已拆线,大小便正常,肠道功能良好,办理出院。
撰写:于丽水
编校:刘家甫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