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是指决定的策略或办法。是人们为各种事件出主意、做决定的过程。它是一个复杂的思维操作过程,是信息搜集、加工,最后作出判断、得出结论的过程。
在行医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决策,而每一个决策,都会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
就在前几天,我们收治了一位中年女性患者,她因为直肠有一个直径8毫米的息肉,
需要切除,我们按照惯例,把患者安排在病房住院,以便做好术后观察和处理,确保患者的安全。
经过精心准备,排除各种禁忌症,由我们的邝胜利博士给患者做治疗。根据息肉的形态和大小,邝博士给她选择了经结肠镜下切除治疗。我们的直肠壁有四层结构,从内到外,分别是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和直肠壁类似,我们房屋的墙壁也有四层,从内到外分别是涂料层,泥巴层,砖头层和外涂料层。只不过我们的直肠壁比墙壁薄了太多,只有几个毫米而已!这息肉,就是最里边那一层长了个良性的隆起性病变。插入结肠镜之后,邝博士可以选择用激光把这个息肉加热摧毁,可是,息肉太大了,这样要么不容易摧毁干净,要么就把肠壁给打穿了!他还可以选择使用高频电套圈,直接圈住病变,通过加热切掉,这样也容易把肠道切穿,经过思考,邝博士选择用个穿刺针,扎在涂料层和砖头层之间,先注射生理盐水果糖,让涂料层和砖头层之间加上水垫,再用高频电套圈套住病变部分,加热切割,这样不仅可以完整地把有病的隆起部分切除干净,还可以保证不把肠壁切穿,切除之后,再用个钛夹,把创面夹住,这样就可以避免手术后血管出血了。这样的操作是不是很合理?有没有问题?
就在我们这个患者手术后,在病房观察的期间,排出了少量的红色血液,这也许是少许渗血?继续观察,又排了一次,量约50毫升,我的一级医师肖伟医生请示我怎么办?我说继续密切观察。到了下午快下班的时候,患者排了第三次,就是大家看到的,患者排在盆内的,
少量血液,肖伟医生再次向我汇报,该怎么办?
我们又一次遭遇了内镜治疗后出血,一般来讲,内镜治疗后如果有少量粘膜渗血,多数可以自行停止。但是,如果是血管出血,必须立即再次内镜干预,不然会发生严重的大出血!这话说着容易,做起来可就难了!保守?不成功可能伤害患者,还需要担当责任;立即再次下内镜,止血成功皆大欢喜,如果进去了,没有大问题,患者可能会埋怨我们!该怎么办?按照临床思维,对于出血的患者,如果出血次数越来越多,量越来越大,颜色越来越鲜,脉搏越来越快,血压越来越低,肠鸣音越来越亢进,都说明出血在继续,需要果断再次干预,可是,我们这个患者并不重,而且这第三次排出来的血真的不多,比前两次都少,真的不好说需要不需要立即干预!但是,我认真查看患者最后一次这排在盆内的血液,有血凝块!这说明出血在继续!再加上邝博选择给患者粘膜下注射后切除,这样术后打钛夹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虚打”的情况,那就是钛夹没有夹住息肉的滋养血管断端!所以,根据我的经验和分析,决策,必须立即再次内镜检查并且处理创面!
收到我的指示,邝博士再次给患者插入结肠镜,钛夹仍然在创面上,可是,底部仍然在不停地渗血!证实了我判断虚打的推断,邝博士去掉了那枚虚打的钛夹,使用三枚钛夹夹持,
这恼人的渗血终于停止了,这个患者再也没有发生出血,马上就要出院了!
这就是我们的决策过程,也许我老了,眼花了,精细的操作真的做不成了,但是,我的经验,也是财富,把它们悉心传授给大家,不是也很有意义吗?请大家记住,事物永远是两面的,有关息肉切除,粘膜下注射切除治疗,减少了穿孔风险,增加了术后出血风险,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我们只能小心从事!医院消化内科梁宝松
欢迎转载我的文章,欢迎把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