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肠镜检查逐渐成为常规的体检项目,相当一部分人在检查后被告知患有结肠息肉。那么,发现结肠息肉后应该怎么办呢?
结肠息肉究竟是什么呢?
结肠息肉是结肠和直肠的一种隆起性病变,广义上讲凡是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明确病理性质前都可以称之为息肉。结肠息肉包括多种不同的病理类型,如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等,这些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在内镜检查中都以“息肉”为表现。
发现后一定要取病理吗?
有些早期结肠癌在内镜下以息肉的形式存在,因此取病理来判断息肉的性质十分重要。不同病理类型的息肉所造成的后果不一样,有的息肉生长缓慢,不会给患者带来不适感觉,也不会癌变,可以随访观察;而有的息肉具有癌变风险,需要积极处理,必要时应予以切除。
结肠息肉怎样切除呢?
大部分良性息肉可以在内镜下切除而无需手术治疗。具体息肉切除方法需要专科医生根据息肉所在的部位、大小、形态,是否怀疑恶变、患者的身体情况、意愿等各方面综合考虑,具体判定。根据息肉切除后创面的情况不同,部分患者可能需要住院观察是否出现并发症。
什么时候需要复查呢?
由于肠腔结构的特殊性以及肠黏膜运动的特点,可能存在肠息肉的漏诊,同时结肠息肉是比较容易复发,因此发现结肠息肉后的复查时机要综合考虑息肉的病理类型、癌变的风险、切除情况等等,从几个月到两三年都有可能,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判断。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