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大夫,到底什么是息肉呀......
通俗地说,就是体内多余的“肉”,或者叫赘生的“肉”。
原来就是多出来的“肉”呀!那都长在身体哪里呢?
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子宫、膀胱等等,这些体内空腔脏器由粘膜覆盖的内表面上,都有可能长息肉。
哦,懂了,原来“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子宫息肉”、“膀胱息肉”等等就是这么回事儿呀!
是的,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孟大夫,我胃肠不太舒服,您给我仔细讲讲胃肠息肉呗~~~
好的,没问题!
从息肉到癌症,几步之遥?
浸润癌息肉恶变早期致癌息肉大的腺瘤性息肉小的腺瘤性息肉过度增殖的息肉肠道内的息肉
一般来说,息肉生长的速度比较缓慢,也很隐蔽,不会轻易暴露自己。小儿的直肠息肉,因为易出血而从肛门脱出而露出“马脚”;胃体上的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最“阴险”的是大肠息肉,经常多发分布,平时隐蔽生长,到时“摇身一变”就可成为结肠癌。只不过,息肉的表面很脆弱,容易出血,病人发现血便就会去看医生,但是病情往往也已经不轻了。所以千万不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息肉!
直肠息肉到癌症的发展进程
息肉:癌症的近亲?
息肉的癌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一旦出现症状被发现,就很有可能已成晚期癌症,有了广泛的转移,这时医生也束手无策了。说息肉是癌症的近亲,恰如其分。
但是,并非所有的息肉都会变成癌,因为恶性的息肉毕竟占极少数,良性的占绝大多数,一般情况下不会造成对生命的威胁,即使癌变,也要经过较长时间。
如何认识息肉?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凶多吉少,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患者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多发性息肉癌变机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
息肉
猜猜都拍到了谁?被拍到的小伙伴们请点赞~~~
66分钟前
息肉、结肠癌、直肠癌、胃癌
胃肠镜:我的拍照水平还不错嘛,很清晰!
防患于未然:息肉癌前病变
随着人们对息肉的不断认识,对息肉的警觉性就越来越高了,通过鼻镜、喉镜、膀胱镜、食道镜、胃镜、胆道镜、结肠镜等探寻息肉的存在,把息肉当成癌前病变加以及时彻底处理,使其威胁患者生命的机会越来越少了。
肠镜下的息肉
息肉成为癌的时间要5-15年,在这段时间内如果能及时发现,切除它,就再也没有机会癌变了。大约在人类40岁后,息肉就可能长成癌了,所以,要在息肉长大之前发现,在40岁前做检查。
如何对付恼人的息肉呢?
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已能够在内窥镜下用圈套器割除,或以电灼、激光来治疗,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不再需要剖胸、剖腹,甚至不需要住院。但对于那些范围较广,体积较大的,在内窥镜下切除有困难,仍需手术治疗,以“一时之苦”来换取“长治久安”。
内窥镜下切除息肉
息肉的生命力极其旺盛,虽然切除了,但是如果生活习惯没变,体内环境没变,适合息肉生长的土壤还在,它还会生根发芽,死灰复燃!
所以,即使切除了息肉,还要定期复查:
以结直肠息肉为例:
临床上通常根据结肠镜病理检查结果、切除完整性、肠道准备、健康状况、息肉家族史和既往病史等来决定复查时间;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比欧美要短,建议在1~3年内;
对有下列情况时建议短期在3~6月内复查一次肠镜:
1.肠道准备欠佳,未能达到高质量肠道准备;
2.肠镜检查未能到达回盲部,未能完成检查;
3.结肠癌术前因肠管狭窄未能全结肠检查;
4.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
5.大于1cm广基息肉采用分片切除;
6.大于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
7.息肉已局部癌变未达黏膜下层或超过黏膜不层不愿追加手术切除时。
息肉:呼叫外科医生!!
一般情况下,内镜(胃镜、结肠镜)既能发现和诊断息肉,还能切除息肉并获得病理诊断。那么什么样的息肉需要动用外科大夫处理呢?
孟凡强微创境界长按识别中科白癜风专家寒假会诊中科白癜疯口碑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