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中医院消化内镜中心镜善镜美之我

患者吴某某,70岁,因身体不适就诊于我院康复科,由于年龄较大且偶有便秘的情况,于是在医师的建议下他进行了电子结肠镜的检查。

检查后发现,他的结肠息肉多达15枚!息肉体大量多,大者达1.5*2.0cm,且多数为腺瘤性息肉;经我院消化内镜中心严子兴主任医师与患者沟通后并签署同意书,遂行内镜下粘膜粘膜切除术(EMR)+内镜下息肉圈套息肉切除术+内镜下电凝止血术,及时阻止了息肉的成长,避免肠癌的发生。

病理结果提示(如下)

目前,已明确至少80-95%的大肠癌都是从肠息肉一步一步“进化”过来:小息肉→大息肉→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

所以阻止肠息肉的生长就可以阻止大肠癌的发生,那么什么是肠息肉呢?肠息肉的高危人群又有哪些?

结肠息肉指的是隆起于结肠黏膜表皮,向腔内突起的赘生物。息肉主要分为炎症性和腺瘤性两种。

其中炎症性息肉在炎症治愈后可自行消失;而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失,有恶变倾向。

根据《中国早期结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年龄是结直肠癌明确的危险因素,结直肠癌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从40岁开始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发病率在80岁以上年龄组达到高峰(.4/10万人),且男性结直肠癌患病风险高于女性。

由于肠息肉易复发,因此定期进行肠镜检查,诊治肠息肉是预防结肠癌的有效措施。

对于腺瘤10mm的患者,需要每年复查一次;腺10mm,需要3年内复查一次。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医院有哪些
北京青少年知名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gjjcr/40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