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到底该不该切

结肠息肉是指发生于结肠粘膜的局限性隆起病变。很多人不知道,80-95%的结肠癌都是从结肠息肉一步步“演变”过来的。结肠息肉的组织类型有很多种,包括肿瘤性、错构瘤性、锯齿状息肉、炎症性等,结肠息肉是否应该切除,取决于息肉的性质。并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发生癌变,比如增生性息肉与炎性息肉均为非肿瘤性息肉,很少发生恶变,而腺瘤就不一样了。腺瘤按绒毛比例分为管状、管状-绒毛状、绒毛状三类。腺瘤是不会自行消退的,即使口服药物也不能使其消失,它会慢慢长大并发生癌变。腺瘤属于癌前病变已被公认,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文献报道为30%-50%,管状腺瘤癌变率最低,文献报道为3%-8.5%,从腺瘤→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一般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不等,如果在这期间能完成一次结肠镜检查,发现息肉并切除,就可以阻断结肠癌的发生。结肠镜下的息肉切除是很简单的,充分进行肠道准备后在结肠镜下根据病变大小及浸润深度可选择活检钳除、冷圈套器切除(CSP)、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及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等完整切除息肉。很多人觉得做结肠镜非常痛苦,其实,绝大多数人可以耐受并完成检查,还可以选择无痛肠镜,睡一觉检查就结束了。上世纪90年代,美国男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为1‰,女性为0.6‰,当时美国肠镜普查覆盖率只有21%。年,美国50岁以上的人群接受结肠镜普查的概率已经达到65%左右,男性发病率下降了40%,女性下降一半(男性0.6‰和女性0.27‰)。这一切都归功于结肠镜筛查。在我国结肠癌发病年龄提前了十余年,所以建议40岁以上人群进行结肠癌筛查。如果你年龄超过40岁且符合以下任意一条就属于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应进行结肠癌筛查:1.大便潜血阳性。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3.以往有肠道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有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6.符合以下任意2条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黏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阑尾炎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囊炎切除史、长期精神压抑、有报警信号(低热、消瘦、贫血等)。结肠息肉切除后是可以复发的,所以,有结肠息肉并切除的病人,都应该复查。良性息肉建议切除后2-3年每年复查一次,若无无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5-10年检查一次;术后病理若为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或高级别上皮瘤变者,应遵医嘱缩短复查时间。结肠息肉的发生与个体因素、遗传因素、年龄、饮食习惯有关,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容易发生结肠息肉,因此,应多进食绿叶蔬菜、水果等纤维素丰富的食物,有利于肠道蠕动,减少息肉的发生。总之,肠镜检查是可以耐受的,结肠息肉是可以切除的,结肠癌是可以预防的,所以,勇敢一点,结肠镜,约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gjjcr/6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