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料
活动
新闻
科普
趣事
浙江在线8日报道,20岁的小王因为大便次数有点多去看病,没想到检查后发现肠道内长了多颗息肉。浙医二院肿瘤外科副主任医师徐栋不但建议他把大肠都切了,而且还交代他:要生孩子,直接做试管。
20岁小伙和他的多颗息肉
原来,小王患有家族腺瘤性息肉病(FAP),作为最常见的遗传性结直肠息肉病之一,FAP通常在患者十几岁至三十几岁时,结直肠就会遍布数百上千枚腺瘤。
如果不及时治疗,在腺瘤性息肉出现后十年几乎都会癌变,而大部分患者在40岁~50岁前会被确诊患肠癌。
对于小王这种已经明确是家族腺瘤性息肉病(FAP)的患者来说,在孕育下一代时可以选择试管婴儿,通过基因检测筛选不带致病基因的胚胎,避免下一代再患这类遗传性疾病。
但需要指出的是,FAP不是大肠癌的唯一高危因素。全国大肠癌委员会主任委员张苏展告诉我们“30岁之后,很多人缺乏运动,吃的油腻,不仅大腹便便,还经常闹肚子、便秘,甚至大便出血。
这些其实都是肠癌的高发人群,但可能一辈子都忍着不愿意做筛查,等查出来了,已经是晚期了。”
全国与广州市大肠癌发病率趋势图
大肠癌猖獗,大城市危险
大肠癌这些年在天朝很猖獗,我国发病率已由上世纪70年代初的12/10万增长到目前的56/10万,升速约为每年4.2%,远高于2%的国际水平。目前,我国大肠癌的发病数已超过美国,在一些大城市更凶。
在北京,恶性肿瘤已连续10年为北京市居民第一死因,其中,结直肠癌是北京市居民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在广州,每天有7.5个户籍居民被确诊为大肠癌,占所有恶性肿瘤的13%;在上海,大肠癌已经从常见恶性肿瘤排行榜的第六位升至第二位,大多数患者诊断时已为晚期。
天朝管吗,当然管,肠癌盯上的可都是有劳动力的青壮年啊。
这些年国家在大肠癌的早筛上花了不少钱,如在国家层面开展了农村和城市的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有些地区如天津市、上海市和浙江海宁市也逐步将大肠癌筛查项目列入全民健康项目或民生工程。
但在传统大肠癌筛查方案中,简单的便隐血精度不足,痛苦的肠镜被很多人抵触,高危人群就此错失了早筛的良机。我国筛查普及率可能连8%都不到。
而且,筛查项目真正想出效果,还得几十年。比如在澳大利亚,用于肠癌筛查的便隐血试剂是挨家挨户免费送,可是回收率并不高,他们近二十年大肠癌的发病呈现平稳的既无明显上升也不见显著下降的趋势。
但肠癌对你的危险,已经近在眼前。
菊花不保事小,性命堪忧是大
由于大肠癌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多数患者确诊时已进入晚期;约四分之一患者首诊时就已出现转移;近一半确诊患者最终将发生转移,其中能生存5年以上不到5%。
与大多数癌症一样,大肠癌治疗的目的是为了尽可能去除肿瘤细胞,控制肿瘤细胞的再生及转移。目前最常用的是手术、化疗和放疗,另外,免疫疗法和基因疗法也在进一步的研究中。但不管有多少种方法,外科手术治疗仍然是治愈大肠癌的最佳方法。
不过,为了将癌细胞彻底清除或其他原因,医生会不得已切除患者的肛门,并进行结肠造口手术,也就是在你肚子上开个口子,拉出一小节肠子固定在肚子上,再用肛门袋收集粪便和废气。
好的话是临时性的,不好的话,有生之年可能都要习惯在袋子里排便了。
但这还不是最痛苦的。大肠癌常常需要强化治疗,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疾病负担,也增加了并发症的风险和高额的医疗费用。
年,著名的《柳叶刀》杂志研究指出,城市地区的常见癌种中,大肠癌患者是常见癌症中最重的疾病负担之一,人均就诊支出为美元,但同年中国的人均可支配年收入只有美元。
医疗投入有待提高,人均可利用医疗资源不足
虽然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医疗卫生投入占GDP总量依然不高,患者自费承担支出比例较英美还有不小的差异。
从上表中,还可以看出虽然我国癌症临床试验数量虽超过印度、俄罗斯两国之和,但依然不足美国的1/10、英国的一半。发达国家更多的临床试验意味着产出更多的新治疗方法、新理念,欠发达地区引入新科技的滞后导致部分患者没有争取到治疗机会。
癌症死亡发病比率一项,我国处于最后一名,也就是说我国70%的癌症患者最终死于癌症,而美国仅33%,英国40%。
中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医保出现赤字,这是早晚的事情,未来的抗癌斗争必将越来越惨烈。
但需要尤其指出的是,治疗不是攻克癌症的最佳选择。以我国为代表的欠发达国家,尽管治疗方法在进步,却仍有40-50%的患者从无症状的大肠癌恶化为转移性大肠癌,最终致命。
而发达国家则通过尽量做好筛查工作,将肿瘤遏制在早期,往往能够极大的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美国大肠癌发病率与死亡率降低因素分布
把握时机,早五年发现肠癌
大肠癌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多基因参与的过程。除1%~5%的大肠癌为遗传性恶性肿瘤外,其大部分为散发性,机会因素和环境因素至少可以解释70%的散发性大肠癌。
散发性大肠癌的癌变过程多遵循从息肉→小腺瘤→大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腺癌→晚期腺癌的演变顺序,这一过程一般需要10年或10年以上的潜伏期,为大肠癌的发现和治疗提供了契机。所以大肠癌也被公认为是全身各系统中最可预防的肿瘤之一。
目前,大部分国家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皆呈上升趋势,而在美国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根据一项研究显示,年后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下降,12%归因于医疗进步,35%归因于生活方式的改变,而有53%归因于大肠癌的筛查。
特别是近些年,美国大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均很明显,大肠癌的筛查依从率也从19%升到55%。研究显示,通过大肠癌筛查并且切除腺瘤可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达76%-90%。
他们的技术是有讲究的。
居家检测,精度媲美肠镜
年,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宣布,批准粪便DNA检测方法用于结直肠癌的筛查。相对粪便隐血免疫化学检测(FIT),粪便DNA检测无痛无创,结果更加准确,比值为92%vs74%(P=0.)。
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主任郑树表示,“大肠癌患者的生存率与诊断时机有直接关系。就中国国情来讲,要求所有人全部做肠镜是不现实的,
高危人群推荐使用分子检测手段(粪便DNA检测)提高肿瘤检出率。常卫清?是基于中国肠癌特征的粪便多靶点FIT-DNA分析技术,更适合中国人群。”
这种无创技术只需化验一点筛查者的粪便,检测其中是否含有大肠癌(结直肠癌)相关的突变基因和甲基化基因,便可知道筛查者的结直肠是否有癌前病变或癌。
不需要前期准备,没有肠穿孔风险,还少了在陌生人面前脱裤子的尴尬,用户早上排便取样,当天就能照常上班,结果仅供本人查询,不但有效节省了用户的时间,而且保护了用户的隐私和健康,相比美国同技术产品,价格也更优惠。
专家患者一致推荐
从已经做过早期基因检测的人群里,浙医二院消化内科专家宋震亚发现这项技术确实有其便利之处:“有一位68岁的万女士,她第一次做基因筛查,结果是阳性的。
但她平时没有任何大肠癌的不适症状,所以她不相信,又做了一次基因筛查,还是阳性。最后,她决定做肠镜检查,结果确诊为肠癌Ⅰ期。幸亏及时发现,只需手术切除病灶。”
现在,国内肠癌领域的权威专家,也在无创肠癌基因检测(粪便DNA检测)上给予了大力的支持与推动。
医院院长、普外科首席专家顾晋指出“从最初单个细胞出现异常并长成息肉,到最终发展为结直肠癌,大约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绝大多数息肉都可以在早期检测到,并在发生癌变之前切除。
但是,早期肠癌患者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目前中国肠癌早诊率低于10%,很大原因就是害怕肠镜检查的疼痛。无创肠癌基因检测在保证准确度的同时,避免了创伤,是普及早筛非常重要的研究成果。”
现在我们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人民越来越富裕的同时,相信在政府、医护工作者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癌症形势将出现转变,癌症治愈率也将越来越高。
大肠癌筛查危险因素评估自测初筛符合以下任何一项或一项以上者判定为高危人群:(1)一级亲属患大肠癌史;(2)本人有癌症史或肠息肉史;(3)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慢性腹泻史、慢性便秘史、粘液血便史、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慢性胆囊炎或胆结石史、不良生活事件史;(4)任一次便潜血检查阳性者。
您也可以回复关键字,获取专家评估结果。
▼
推荐阅读
这个不合格的小三,全世界都得喊她一声夫人
隔壁老王最恨的男人
维生素C:让诺贝尔奖得主身败名裂的保健品
商务合作:李先生(liyan
nhbio.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白癜风北京看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