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病例分享
《腹膜后韧带样型纤维瘤病1例》重庆医院超声科黄于洁
重庆医院超声科主治医师,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专业,擅长腹部、浅表、妇科等超声诊断。一、病史介绍
患者女,46岁,因“腹胀并发现左上腹包块1周+”入院。查体:左上腹触及一包块,质韧,边界不清,可触及部分约60mm×70mm。
二、超声检查表现
超声所见:1、左上腹见一实性低回声包块,大小约99mm×66mm,形态不规则,呈大分叶状,边界清,可见包膜,内回声不均质,与肾脏、胰腺均无明显关系,CDFI:其内及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2、左肾集合系统分离,间距约10mm,左输尿管上段扩张,内径约7mm。
超声提示:1、左上腹低回声包块,考虑:腹膜后肿瘤。2、左肾轻度积水,左输尿管上段轻度扩张。
三、增强CT检查
检查所见:左上腹见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边界较清,边缘呈浅分叶,局部可见结节状突起,范围约76mm×60mm×85mm,密度欠均匀,动脉期及静脉期CT值约42HU、HU、HU,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内见多发小血管影及大片状低强化影。
检查结论:左上腹软组织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副神经节瘤、间质瘤)可能,病灶由腹主动脉分支供血,紧邻肠系膜下动脉,左侧卵巢静脉受侵犯,病灶向后推移左肾、腰大肌,局部与左侧输尿管腹段分界欠清,上方输尿管轻度积水扩张。四、术中所见
肿瘤位于横结肠下方、左半结肠系膜后方,呈梨形,大小约mm×90mm×80mm,肿瘤具有包膜,肿瘤腹腔面与左半结肠系膜粘连,肿瘤右侧与腹主动脉可见多根侧枝循环血管,肿瘤起源于后腹膜。五、病理检查
腹膜后肿瘤梭形细胞肿瘤伴变性。结合临床资料、大体所见及免疫表型,形态符合韧带样型纤维瘤病伴Ki-67高表达。HE染色,X10
Nestin
Ki-67
六、疾病概述
韧带样型纤维瘤病(Desmoid-typefibromatosis,DF)也称侵袭性纤维瘤病,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起源的疾病,来源于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属于交界性肿瘤,发生于深部软组织,具有局部浸润生长、手术后易复发的特点,但不易发生转移[1]。
DF可发生于全身多个部位,分为腹部外型、腹壁型和腹内型三类。腹部外型好发于头颈部、四肢及躯干,多见于年轻患者,男女比例相近;腹壁型好发于腹壁肌层,多起源于腹直肌或腹内斜肌筋膜和腱膜,常见于分娩后及口服避孕药的女性;腹内型好发于肠系膜、盆腔、腹膜后,家族性多发结肠息肉患者(Gardner综合征)常合并此型[2,3]。七、超声表现
1.、沿肌纤维生长的梭形或分叶状低回声肿块,范围较广泛,可累及多块肌肉;
2.、肿块呈浸润性或膨胀性生长,浸润性生长表现为肿块形态不规则、无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膨胀性生长表现为肿块呈圆形或椭圆形,部分边缘可见假包膜,与周围组织分界部分清楚、部分模糊;
3、肿瘤可出现片状高回声,高回声为未被破坏的肌纤维,瘤体内无液化坏死;
4、肿瘤常包绕、压迫或侵犯临近的神经、骨骼、血管、肠管或泌尿系统等;
5.、肿瘤易局部复发,部分病例复发后呈多灶性生长,并具有侵袭性,初发病灶内部血流信号多不丰富,复发病灶内部血流信号丰富;
6、肿瘤发生在腹腔内时,通常无腹腔积液;
7、肿瘤不发生远处转移;
8.、肿瘤周边一般不出现淋巴结肿大。
八、鉴别诊断
1、神经鞘瘤: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有包膜,常呈梭形,以实性低回声为主,单发多见,常见鼠尾征,靶征、脂肪帽、囊性变对诊断经鞘瘤有较高特异度[6]。
2、神经纤维瘤: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可有假包膜,以实性低回声为主,形态多样,可分为单发的结节型、多发的蔓丛型及弥漫型,可见鼠尾征[6-7]。
3、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应与浸润型DF相鉴别,二者均表现为实性低回声肿物,但肉瘤生长较快,肿块内部可出现液化坏死,DF则很少出现肿物内部囊性变,且肉瘤的血供大多极为丰富,DF肿块内部血流信号多不丰富[5]。
4、腹壁子宫内膜异位:表现为腹壁切口处边界欠清晰、外形不规则的低回声包块,无包膜,边缘类似“伪足状”浸润,内部回声不均匀,大多数肿块内部无明显血流信号,周边可见点状血流信号;有剖宫产等经腹妇产科手术史;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其大小及硬度随月经周期变化而变化[8]。
5、增生性肌炎:临床表现为无明显诱因,迅速增大的软组织肿块,病变主要累及横纹肌肌束及肌纤维间的间质,不累及肌束和肌纤维,肌束被增厚的间质分隔,在横断面表现为典型的“干裂泥土”样改变[9]。
6、胃肠间质瘤:良性间质瘤肿块表现为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呈类圆形,内部回声均匀,部分伴少许坏死或囊性变,肿块与周围脏器、组织分界清楚,恶性间质瘤肿块形态表现为分叶状、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匀,多数伴有囊性变和坏死,可有临近和远处脏器转移,良性间质瘤内部血流不如恶性间质瘤丰富[10]。参考文献
[1]WuC,Amini-NikS,NadesanP,etal.Aggressivefibromatosis(desmoidtumor)isderivedfrommesenchymalprogenitorcells.CancerRes,,70(19):-.
[2]OteroS,MoskovicEC,StraussDC,etal.Desmoid-typefibromatosiss.ClinRadiol,,70(9):-45.
[3]陈玮吉,丁华,张丽华,等.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征研究.临床超声医学杂志,,17(11):-.
[4]敬文莉,沙晓溪,钟晓绯,等.韧带样型纤维瘤病的超声图像及病理基础.华西医学,,27(10):-.
[5]洪睿霞,赵怀,罗丽,等.侵袭性纤维瘤病的超声表现及误诊分析.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14(6):-.
[6]陈雨凡,何燕妮,周美君,等.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超声诊断与鉴别诊断分析.中国超声医学杂志,,37(1):87-89.
[7]温建文,梁峭嵘,梁彤,等.超声鉴别诊断体表孤立性神经鞘瘤及神经纤维瘤的价值.实用医学影像杂志,,14(3):-.
[8]宫晓荣.腹壁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和诊断价值.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2(5):-.
[9]韩洋,陈洁,曾燕荣,等.增生性肌炎的高频超声表现.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3(10):-.
[10]齐娜,佟凌霞,张箭.胃肠间质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与病理对照分析.中国实验诊断学,,18(10):-.
重庆医院超声科编辑:张伟
审核:王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