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钟教你看懂肿瘤标志物检测报告

在肿瘤的研究和临床实践中,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肿瘤标志物(TumorMarkerTM)在肿瘤普查、诊断、判断预后和转归、评价治疗疗效和高危人群随访观察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但是,不少患者都有一个共同的烦恼,手拿体检报告,往往因为读不懂其中的一些数据和指标而焦急万分。比如,当发现几个肿瘤标志物的指标高出了参考值,就异常慌张,主观地认为自己得了肿瘤。那么,肿瘤标志物究竟是什么意思?该如何读懂与它有关的指标呢?

定义

肿瘤标志物主要是指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分泌到体液或组织中,或是宿主对体内新生物反应而异常产生的,在体液或组织中含量明显升高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分子水平发现基因结构或功能的改变以及具有一定生物学功能的基因产物的异常表达均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所以癌基因、抑癌基因及其产物也属肿瘤标志物之列。

肿瘤标志物的分类

肿瘤标志物用于临床诊断的有许多种,可分为:癌胚类抗原、糖蛋白抗原、酶类、激素类、癌基因类和与肿瘤相关的病毒等。

临床常见肿瘤标志物解读

目前,临床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有以下几种:

甲胎蛋白(AFP)

正常参考值:≤7ng/ml

AFP临床上主要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血清标志物,用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及疗效监测。如果成人血液中的AFP值升高,则表示有患肝癌的可能,AFP含量显著升高一般提示原发性肝细胞癌。临床发现,70~95%患者的AFP升高,且越是晚期,AFP含量越高,但阴性并不能排除原发性肝癌。

  AF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应肿瘤的大小,其动态变化与病情有一定的关系,是显示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一项敏感指标。AFP值异常高者一般提示预后不佳,其含量上升则提示病情恶化。通常手术切除肝癌后两个月,AFP值应降至20ng/ml以下,若降的不多或降而复升,则提示切除不彻底或有复发、转移的可能。

  妇产科的生殖腺胚胎癌、卵巢内胚窦癌AFP也会明显升高。AFP中度升高也常见于酒精性肝硬化、急性肝炎以及HBsAg携带者。某些消化道癌也会出现AFP升高现象。孕妇血清或羊水AFP升高提示胎儿脊柱裂、无脑症、食管闭锁或多胎,AFP降低(结合孕妇年龄)提示未出生的婴儿有Down’s综合征的危险性。

癌胚抗原(CEA)

正常参考值:≤5ng/ml

癌胚抗原(CEA)是从胎儿及结肠癌组织中发现的一种糖蛋白胚胎抗原,属于广谱性肿瘤标志物。常见于大肠癌、胰腺癌、胃癌、乳腺癌、甲状腺髓样癌、肝癌、肺癌、卵巢癌、泌尿系肿瘤等。CEA在恶性肿瘤中的阳性率依次为:结肠腺癌(70-90%)、胃癌(60-90%)、胰腺癌(70-80%)、肺癌(56-80%)、小肠腺癌(60~83%)、肝癌(62-75%)、乳腺癌(40-68%)。部分良性疾病直肠息肉、结肠炎、肝硬化、肺病疾病也有不同程度的CEA水平升高,但升高程度和阳性率较低。CEA属于粘附分子,是多种肿瘤转移复发的重要标志。

癌抗原(CA)

正常参考值:≤35U/ml

  CA存在于上皮卵巢癌组织和病人血清中,是研究最多的卵巢癌标记物,在早期筛查、诊断、治疗及预后的应用研究均有重要意义。CA是可被单克隆抗体OC结合的一种糖蛋白,来源于胚胎发育期体腔上皮,在正常卵巢组织中不存在,因此最常见于上皮性卵巢肿瘤(浆液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其诊断的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较差。

  CA对卵巢上皮癌的敏感性可达约70%。其他非卵巢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胰腺癌、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率。良性妇科病(盆腔炎、卵巢囊肿等)和早期妊娠也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血清CA含量升高。

癌抗原15-3(CA15-3)

正常参考值:≤25U/ml

CA15-3是乳腺癌的最重要的特异性标志物。30%-50%的乳腺癌患者的CA15-3明显升高,其含量的变化与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是乳腺癌患者诊断和监测术后复发、观察疗效的最佳指标。

CA15-3动态测定有助于II期和III期乳腺癌病人治疗后复发的早期发现;当CA15-3大于U/ml时,可认为有转移性病变。肺癌、胃肠癌、卵巢癌及宫颈癌患者的血清CA15-3也可升高,应予以鉴别,特别要排除部分妊娠引起的含量升高。

癌抗原19-9(CA19-9)

正常参考值:≤27U/m

CA19-9是胰腺癌、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的相关标志物,大量研究证明CA19-9浓度与这些肿瘤大小有关,是至今报道的对胰腺癌敏感性最高的标志物。胰腺癌患者85%~95%为阳性,CA19-9测定有助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和病情监测。

当CA19-9小于0U/ml时,有一定的手术意义,肿瘤切除后CA19-9浓度会下降,如再上升,则可表示复发。对胰腺癌转移的诊断也有较高的阳性率,当血清CA19-9水平高于00U/ml时,几乎均存在外周转移。

胃癌、结直肠癌、胆囊癌、胆管癌、肝癌的阳性率也会很高,若同时检测CEA和AFP可进一步提高阳性检测率(对于胃癌,建议做CA72-4和CEA联合检测)。

胃肠道和肝的多种良性和炎症病变,如胰腺炎、轻微的胆汁淤积和黄疸,CA19-9浓度也可增高,但往往呈”一过性”,而且其浓度多低于U/ml,必须加以鉴别。

癌抗原72-4(CA72-4)

正常参考值:≤6.9U/ml

CA72-4是目前诊断胃癌的最佳肿瘤标志物之一,对胃癌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其敏感性可达28-80%,若与CA19-9及CEA联合检测可以监测70%以上的胃癌。

CA72-4水平与胃癌的分期有明显的相关性,一般在胃癌的Ⅲ-Ⅳ期增高,对伴有转移的胃癌病人,CA72-4的阳性率更远远高于非转移者。CA72-4水平在术后可迅速下降至正常。在70%的复发病例中,CA72-4浓度首先升高。

与其它标志物相比,CA72-4最主要的优势是其对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有极高的特异性,在众多的良性胃病患者中,其检出率仅0.7%。CA72-4对其他胃肠道癌、乳腺癌、肺癌、卵巢癌也有不同程度的检出率。CA72-4与CA联合检测,作为诊断原发性及复发性卵巢肿瘤的标志,特异性可达%。

癌抗原(CA)

正常参考值:0~20U/ml

CA是一种新的肿瘤相关抗原,当消化道发生肿瘤时,其含量升高。对胰腺癌、结直肠癌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有86%和62%的阳性检出率,对肺癌、乳腺癌也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用于胰腺癌和良性肝胆疾病的鉴别诊断及预后,也用于结直肠癌病人术前预后及复发鉴别。

CEA与CA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性,与单独采用CEA检测相比,对结肠癌可提高40~70%,对直肠癌提高达到47~62%。CEA与CA无相关性,具有独立的诊断价值,且二者之间具有互补性。

癌抗原50(CA50)

正常参考值:0~20U/ml

CA50是胰腺和结直肠癌的标志物,是最常用的糖类抗原肿瘤标志物,因其广泛存在胰腺、胆囊、肝、胃、结直肠、膀胱、子宫,它的肿瘤识别谱比CA19-9广,因此它又是一种普遍的肿瘤标志相关抗原,而不是特指某个器官的肿瘤标志物。

CA50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可检出不同的阳性率,对胰腺癌和胆囊癌的阳性检出率居首位,占94.4%;其它依次为肝癌(88%)、卵巢与子宫癌(88%)和恶性胸水(80%)等。可用于胰腺癌、胆囊癌等肿瘤的早期诊断,对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及卵巢肿瘤诊断亦有较高价值。

值得指出的是CA50在80%AFP阴性的肝细胞癌中呈阳性结果,作为手术治疗彻底与否的指标也有较大的正确性。另外,CA50对恶性胸水有很高的阳性检出率,而良性胸水尚无阳性报道,故CA50的检测对鉴别良、恶性胸水亦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另有报道称,萎缩性胃炎患者胃液CA50的浓度与正常人比较有显著改变。通常认为萎缩性胃炎是癌前高危期,因此CA50可作为癌前诊断指标之一。在胰腺炎、结肠炎和肺炎发病时,CA50也会升高,但随炎症消除而下降。

细胞角蛋白19(CYFRA21-1)

正常参考值:0~3.3ng/ml

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最有价值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尤其对鳞状细胞癌患者的早期诊断、疗效观察、预后监测有重要意义。CYFRA21-1也可用于监测横纹肌浸润性膀胱癌的病程,特别是对预计膀胱癌的复发具有较大价值。如果肿瘤治疗效果好,CYFRA21-1的水平会很快下降或恢复到正常水平,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CYFRA21-1值的变化常常早于临床症状和影像检查。CYFRA21-1与良性肺部疾病(肺炎、结核、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的鉴别特异性比较好。

铁蛋白

铁蛋白是一种铁结合蛋白,存在于各种组织,病理状态下,释放到血液增加,在多种癌症患者血中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率,肝癌患者的阳性率在70%以上,所以可辅助肝癌诊断。但不是肿瘤特异的标志,在发热、肝炎、肝硬化、阻塞性黄疸、再生障碍性贫血及一些溶血性疾病等时都可能升高。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以4μg/L为临界值

PSA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敏感的指标,可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监测疗效及预测复发。PSA是由前列腺上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大分子糖蛋白,它具有极高的组织器官特异性。正常人体血清内PSA4μg/L,但有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50岁者一般低于4.0μg/L,50-55岁为4.4μg/L,60-69岁为6.8μg/L,70岁可达7.7μg/L,异常升高预示有患前列腺癌的可能。以4μg/L为临界值,早期前列腺癌63%-70%阳性,总阳性率可达69-92.5%。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NSE被认为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标志物,60~80%的小细胞肺癌患者NSE升高。在缓解期,80~96%的患者NSE含量正常,如NSE升高,提示复发。小细胞肺癌患者首轮化疗后24~72小时内,由于肿瘤细胞的分解,NSE呈一过性升高。因此,NSE是监测小细胞肺癌疗效与病程的有效标志物,并能提供有价值的预后信息。

NSE也可作为神经母细胞瘤的标志物,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神经母细胞瘤患者的尿中NSE水平也有一定升高,治疗后血清NSE水平降至正常。血清NSE水平的测定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监测疗效和预报复发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比测定尿液中儿茶酚胺的代谢物更有意义。另外对胺前体摄取脱羧细胞瘤、精原细胞瘤及其它脑肿瘤的诊断也有重要意义。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HCG是存在于胎盘中的糖蛋白激素,分子量为,当怀孕时血与尿中水平上升,正常血中只含微量。绒毛膜上皮癌患者显著升高,60%的睾丸肿瘤明显升高,在卵巢癌、乳腺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肝癌、肺癌等尿中HCG可呈阳性反应。一些良性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肠炎、肝硬化等血中HCG可升高。

为什么需要同时检测这么多肿瘤指标?

以上就是体检中常见的一些肿瘤指标,通过这些指标检测能够发现一部分早期肿瘤。但根据多年国内外检查并跟踪随访的数据来看,每项检测都有它的局限性。有些指标过于敏感,当患者没有肿瘤,只是在脏器存在急慢性炎症或良性病变时,指标也会明显升高;而有些指标特异性差,当它升高时,医生很难判定患病的脏器到底是哪一个。而且,每个个体也有差异,联合检测多个肿瘤标志物对疾病的确诊以及病变部位的推断准确性更高些。

莫要谈“肿瘤指标”色变

随着体检的普及,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日渐增多。临床上经常会有患者拿着体检报告上轻微增高的检测结果前来就诊,惶恐地认为自己得了“癌症”。首先,所谓的“癌指标”只是作为诊断疾病的参考,单一的肿瘤指标轻度升高,并不具有明确的临床意义,不需要过分担心。但肿瘤标志物还是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假如结果高于正常值十倍甚至几十倍以上,就应该做进一步的相关检查,比如B超、CT等,特别是要通过病理检查明确诊断。

国内最早一批成立规模最大全病种医生集团,提供大健康管理、高端家庭私人医院就诊绿色通道等健康医疗相关服务。

服务--

公司







































北京白癜风皮肤科
看白癜风权威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gjjcr/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