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结直肠癌由腺瘤癌变而来,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成为人们最先追求的目标。年,Wolff和Shinya使用内镜下黏膜切除EMR术切除结肠无蒂息肉。20世纪90年代,日本学者针对EMR切除不完整和复发率高等问题,开展了内镜下黏膜剥离ESD术,并将其适应证扩大到T1a期结直肠癌。然而,该技术难度大,手术风险高,学习曲线长,推广困难,且仍然无法回避部分病变内镜下切除困难的问题。Fukunaga等于年综合了内镜ESD技术和腹腔镜下结肠局部全层切除技术,提出了腹腔镜内镜联合手术,使腹腔镜和内镜的协作进入一个新的高度。随着微创理念的进步、微创技术发展和微创设备的革新,未来的双镜联合技术必将在早期结直肠肿瘤的诊疗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双镜联合的手术适应证
(1)累及阑尾开口的黏膜病变,单纯结肠镜切除困难;
(2)局部纤维化或合并瘢痕憩室,肠镜切除易穿孔;
(3)结肠镜下显露不良的病变;
(4)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的黏膜下肿瘤;
(5)其他技术因素导致结肠镜下切除难以实施。
二、双镜联合手术分类
1.腹腔镜辅助内镜切除手术:针对内镜下显露或切除困难的息肉,腹腔镜器械通过牵拉推顶等操作,将息肉更好地暴露给内镜医生,最后在内镜下完成切除。腹腔镜的直视技术还可用于检查是否存在结肠全层的烧伤和穿孔,并在必要时进行及时的缝合修补,从而避免穿孔给患者带来的危害。该手术方式不仅避免了传统的外科肠切除术,缩短了手术和住院时间,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2.内镜辅助腹腔镜楔形切除术:首先进行病变肠壁的游离,然后在内镜的监视下使用切割闭合器楔形切除病变,并将切除的标本装入标本袋经腹部Trocar取出,最后根据情况对闭合线进行缝合加固。该方法的优势为:(1)内镜监视下精准定位,保证充足的阴性切缘,避免病变的残留;(2)标本为全层切除,避免了内镜切除基底切缘的不确定性;(3)自动切割闭合器进行切除缝合,高效便捷;(4)避免了腹腔污染及肿瘤腹腔播散。
3.腹腔镜联合内镜全层切除术:对于黏膜下层严重纤维化的病变,内镜全层切除术只需要沿病变环周切开,无需进行黏膜下层的剥离,很好地规避了内镜治疗中病变抬举不良的问题。内镜下沿病变周边标记切缘后,环周切开黏膜,并继续切开肌层至腹腔内。完成肠壁的全层切开后,可以继续使用内镜切除病变,也可通过腹腔镜进行剩余部分的切开。病变切除后,肠壁缺损的关闭通常使用切割闭合器,也可使用倒刺线对缺损进行缝合,以最大程度地节约肠管。在内镜ESD技术的加持下,该双镜技术实现了病变的精准定位和切开,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正常肠壁,确保了阴性的水平切缘;内镜下的全层切除,又保障了阴性的垂直切缘,最终得以实现病变的完整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