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会议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进展与中国现状

室性心律失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其表现形式差异很大,可以是首发症状,也可以是伴随症状。室性心律失常可以是良性、无症状的,也可导致明显或严重症状,甚至心脏性猝死。在本届中国心电生理和起搏青年论坛全国巡讲——石河子站,医院的曹克将教授对室性心律失常治疗进展与中国现状进行了介绍。

曹克将

临床上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AADs)、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射频消融以及外科手术治疗和基因治疗等。AADs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抑制心律失常,另一方面有致心律失常的作用。AADs主要包括离子通道和受体阻滞剂以及延缓心房除极的药物。近年来虽出现了一些新的AADs,如azimilide,dronedarone和venakalant等,但目前有限的研究表明,上述药物并未证实对VA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ICD是预防猝死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之一。AVID、CASH和CIDS等心脏性猝死二级预防临床研究与MADIT、MUSTT、MADITII、DEFIDITE和SCD-HeFT等心脏性猝死一级预防临床试验均证实,ICD可明显降低死亡率。而据统计仅有8%的临床适应证患者最终接受ICD治疗。此外,在肥厚型心肌病的危险分层中,NSVT是预测ICD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独立危险因素。

射频消融是治疗室性心律失常的重要方法。新近研究发现,右室流出道的心外膜消融可使Brugada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恢复正常,基质改良可预防室颤发作。VATACH研究也认为对稳定性室速患者植入ICD前行射频消融治疗,可有效改善预后。同时,年ESC室性心律失常指南强调,单形性室速尤其是瘢痕相关性无休止室速或电风暴应首选急诊导管消融(推荐级别I,B)。对于缺血性心脏病反复ICD放电无效的室速也应选择导管消融(推荐级别I,B)。束支折返性室速(BBRT)也被指南列为导管消融的I,C类指征。随着年VANISH结果的公布,有力证明了缺血性心肌病室速的射频消融治疗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目前导管消融和ICD疗法的地位已明显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成为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预防猝死的主要手段。

我国心脏性猝死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显示,全国猝死的总人数约为54.4万人/年。虽然目前我国ICD植入量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年全国总植入量已达台,但和亚太其他地区以及我国年猝死人数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年射频消融手术量达13万余台,其中室性心律失常类手术比例仅为13%,仍处于较低水平,对于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随着起搏与电生理新技术的应用,相信我国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现状会进一步改善。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哪里好
北京中科医院骗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l/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