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科通过结肠镜,成功为两例大肠早期癌变患者进行了内镜下切除治疗,以为患者高度负责的使命感、对早期癌变敏锐的嗅觉及精湛的技术,诠释了早期大肠癌变内镜下微创治疗的优势,获得了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患者陈先生,55岁,在健康查体中行结肠镜检查,发现位于升结肠近肝曲处有一0.8×1.2cm大小椭圆形盘状浅表隆起,其形态表现符合结肠侧向发育肿瘤(LST)改变,通过对该肿物表面腺管开口的工藤分型(PP分型)分析,确认该肿物位于结肠壁粘膜层,适合内镜下切除治疗。患者住院后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手术经过顺利,一次性完整切除了该肿物,术后病理结果回报为结肠腺瘤,局部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属于高分化腺癌,标本的水平切缘及垂直切缘均呈阴性,证实手术切除范围符合标准,根治效果满意。
患者刘先生,61岁,健康查体中行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距肛门5cm处侧向发育肿瘤(LST),约2.0×1.0cm大小,肿物表面腺管开口工藤分型(PP分型)分析提示病变位于直肠黏膜层,住院后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术后病理回报为直肠腺瘤,局部上皮呈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属于高分化腺癌,个别异形腺体侵及黏膜肌层,标本的水平切缘及垂直切缘均呈阴性,证实手术切除范围符合标准,根治效果满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科与我院病理科联合开展的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直肠癌综合征(HNPCC,Lynch综合征)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中,此二位患者的多项指标呈阳性表达,表明MMR基因缺失,提示该患者及其直系血亲患结直肠癌的风险概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有密切随访结肠镜的必要,这项病理检测对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及早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及实用价值,可以最大程度减少Lynch综合征阳性相关结直肠癌高风险所带来的健康损失。
医院内窥镜科首席专家
杜斌消化外科副主任医师
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英语特长班曾医院肝胆外科及普通外科从事临床工作多年,在该领域主持并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奖一项,参与发表多篇核心期刊论文;从事消化内窥镜专业临床诊治工作十余年,主持引进新技术《内窥镜下经皮胃造瘘术》,填补天津市内镜治疗领域空白,在内窥镜诊疗领域具有丰富临床经验并享有较高声誉。
消化系统疾病的外科治疗,擅长腹部微创外科手术,精于胃镜、十二指肠镜、结肠镜下相关消化系统领域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尤其对隐匿性早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以及各类胆胰系统良、恶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有深入研究及较高造诣。
信息来源:内镜科李东言
编辑制作:宣传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