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有哪些如何治疗

结直肠息肉是指结直肠腔内的粘膜隆起性病变,这些病变大小、数量不一,形态各异。数量上可分为单发和多发,形态上可分为有蒂和广基。临床上在未明确这些病变的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实际上不同类型的息肉在病理上区别很大,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也迥然不同。

一般将其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恶变率较高,而非肿瘤性息肉基本不恶变。

非肿瘤性息肉有增生性息肉,幼年性息肉和炎症性息肉。

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突出于肠道表面的半球形病变,广基,表面光滑,呈淡红色或淡褐色,直径约0.2~0.5cm,多发于老年男性的直肠和乙状结肠。绝大多数增生性息肉无临床症状,只是在结肠镜检查和切除的结肠标本中偶然发现,由于其表现出有限细胞分裂和充分细胞分化的特点,表明其不会恶变,若诊断明确可不予处理,但须与管状腺瘤和微小腺瘤相鉴别。

幼年性息肉多见于新生儿和10岁以下儿童,尤以5岁左右多见。但该种息肉也见于成人,因而它并非先天性息肉。多见于远端20cm的结直肠内。大多数幼年性息肉直径为1~2cm,外形如球形、软圆形、或分叶状,个别如桑葚样,暗红色或灰红色,多数有蒂。常见的临床症状为便血(是儿童便血的常见原因),息肉可从肛门脱出。国内外均有幼年性息肉发生癌变的报道,但这种病例极少,尚无足够的证据认为其是一种癌前病变。幼年性息肉多可经肠镜切除。

炎症性息肉为因肠道慢性炎症增生而形成的病变,常见的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阿米巴、肠结核等。单发者称为炎性息肉,病理下为肉芽肿或纤维组织,一般无恶变倾向,有时在炎症消失后息肉可消失。若息肉继发于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则一般呈多发,此为假息肉病。由于慢性的炎症刺激,多发的肉芽肿中个别可发生恶变。结肠镜下切除息肉是一种可取的方法,但有时彻底切除多发息肉却并不容易,此种情况应加强随诊。血吸虫性息肉为血吸虫卵沉积于结肠粘膜下,引起炎症反应破坏腺管和增生所致,常有不典型增生,因而有恶变可能,,处理原则和假息肉病相同。

结直肠腺瘤为肿瘤性息肉,也可称上皮内瘤变,具有组织结构和细胞学上的异型性,据统计,约80%的结直肠癌源自腺瘤恶变。结直肠腺瘤组织学上可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和锯齿状腺瘤。以管状腺瘤最为常见,约占70%~80%,大多呈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状,表面光滑或有分叶,颜色较正常粘膜较深,灰红或暗红色,质地通常较软,直径大于1cm以上者多数有长短不一的蒂,小于5cm者常呈广基。大约80%管状腺瘤为单发,约半数发生于乙状结肠和直肠。腺瘤大小不一,85%的腺瘤直径小于1cm,一般而言,管状腺瘤越大恶变的概率也越大。绒毛状腺瘤较管状腺瘤明显少见,发病率是管状腺瘤的1/10~1/5,好发于直肠和乙状结肠,呈绒毛团样或桑葚样,有时可见多个分叶,色灰红或暗红,90%为广蒂无基。

大多数结直肠腺瘤无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检查中无意发现。最常见的症状为便血,由于多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一般出血量少,间歇性,常在便后出现。结直肠腺瘤被认为一种癌前病变,故在诊断后予以切除。大多数腺瘤较小,肠镜下切除已成为腺瘤处理的首选方法。对不适合内镜下切除的腺瘤,可根据腺瘤的大小、数量、部位及有否恶变等情况,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如腺瘤局部活检发现有恶变,则应按照早期结直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案进行处理。

另外还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Peutz-Jeghers综合征等遗传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患者后代中约半数有发病危险,表现为结直肠腔内布满大小不一且有恶变倾向的腺瘤。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非出生后即发病,而是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逐渐出现的,发病出现症状的平均年龄约为20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息肉数量在个以上,通常-0个不等,平均为0个左右。息肉大量密集分布于全结肠,尤以乙状结肠和直肠多见。大小自数毫米至数厘米以上,随着年龄的增长,数目逐渐增多,直径增大,从广基逐渐增大为有蒂。息肉主要症状是便血、粘液便或腹泻,有时可有腹痛。多数情况下如有明显症状常提示已有息肉癌变。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最终都会发生癌变,但并非每个腺瘤都癌变。腺瘤癌变的平均年龄为35~40岁,虽然20岁之前很少发病,但一旦确诊仍应及早手术,手术时机宜选在青春期进行。手术方式可分手彻底性和非彻底性手术两类。

Peutz-Jeghers综合征是一种伴有皮肤黏膜色素沉着的胃肠道多发性息肉,故又名黑斑息肉综合征,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一种家族性非肿瘤性息肉病。患者常在儿时即可出现色素斑,多见于口唇皮肤和颊部黏膜,另也可见于手指掌、脚趾、足底、极少数可见于胸腹壁、会阴、肛周直肠黏膜。Peutz-Jeghers综合征的胃肠道息肉多发于小肠,十二指肠、结直肠次之,胃最少。息肉数目大小不一,数十个至数百个不等,灰红或灰黄色,质软可有或无蒂。少数患者可无肠道症状,多数肠道症状出现在青少年时期,可表现为腹痛、便血和息肉脱出肛外,腹痛最为常见。

Peutz-Jeghers综合征癌变率不高,但不少见。息肉可在肠镜下切除,数量较多而又无肠道症状或癌变证据的息肉可随访观察。外科手术主要针对胃肠道息肉产生的并发症。

封面图片来源于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中药可以治愈白癜风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l/3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