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是所有向肠腔突出的赘生物总称,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前者与癌发生关系密切,是癌前期病变,后者与癌发生关系较少。由于这两种息肉在临床上并不容易区分,故常统以息肉作为初步诊断,待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后再进一步分类,因此临床上所谓的大肠息肉并不说明息肉的病理性质,通常临床医生所说的息肉多为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统称为腺瘤。息肉的检出有3种途径。最常见者是患者因肠道功能不良(如肠易激综合征等)或直肠出血来就诊而偶然发现;第2种是在无症状人群普查中发现;第3种是息肉较大,患者因便血或息肉本身的症状来就诊而检出息肉。由于息肉多无临床征象,因此通过第3种途径发现息肉十分有限。
大肠息肉会癌变吗?
部分大肠息肉在某些因素的长期刺激下有一定的癌变倾向,但不是所有的大肠息肉都会癌变。不同种类的大肠息肉,癌变机会有大有小:(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是一种癌前病变,特别是大于2cm的腺瘤性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很高;(2)错构瘤性息肉,最典型的病例是P-J综合征患者消化道内的息肉,一般认为癌变几率很小;(3)炎性息肉,又称假息肉。常继发于结肠各种炎症性疾病,比如溃疡性结肠炎、缺血性肠病和肠结核等,一般认为这类息肉不会发生癌变;(4)增生性息肉,又称化生性息肉,比较多见,一般不会发生癌变。
大肠息肉可以预防吗??
由于绝大部分大肠癌继发于腺瘤性息肉,因此,预防大肠息肉的发生对降低大肠癌的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预防肠息肉减少腺瘤发生,就要拥有健康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一般认为宜低脂肪、高纤维素饮食,注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可适当吃些燕麦小麦麸皮及麦麸,这类食品对肠道的保护作用在于其本身被细菌酵解后能产生抗癌的酸性环境或丁酸、短链脂肪酸等抗癌物质,能有效预防腺瘤癌变,同时这类食品还能增加粪便的量、减少致癌物质浓度、减少粪便在肠内滞留时间,能净化肠道环境预防肠息肉。目前研究还表明补充钙、叶酸、植酸和蛋白酶抑制素也有利于预防肠息肉,其中叶酸可保护肠管抵抗癌变,每天吃半碗菠菜就可吸收足够叶酸。豆制品如豆腐、豆浆含蛋白酶抑制素和植酸,可经常食用。
发现大肠息肉后应注意什么?
早期发现大肠内的良性腺瘤,不仅可消除癌变隐患,还可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以距离肛门10cm之内的腺瘤为例,如果是良性的,一个普通的住院医生都可以做手术,无须打开腹腔便可把腺瘤直接从肠壁上取下,手术风险小,费用也较少。但若已经发生癌变,则必须打开腹腔,不但要把癌变部分从大肠上挖掉,还有必要截去肿瘤附近的大肠,有时甚至彻底切除肛门,再重造一个人工肛门,造口患者只能终日挂着粪兜儿生活,且手术费用在数万元。因此,建议发现息肉最好及时切除。目前大肠息肉的切除方法有:内镜下高频电切除、腹腔镜切除或普通手术切除。其中内镜下高频电切除是一种较理想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根蒂部无恶变征象的息肉。这种方法是利用高频电流将息肉组织从根部烧灼切断,操作简便,患者可以马上下床。该方法不仅费用低廉,并发症较手术切除少,而且能获得整个息肉的病理检查结果。但是,不能做消化道内镜检查者、有出凝血机
制障碍未纠正者、直径较大的宽基息肉患者、装有心脏起搏器或年老体弱者,则不适用此种切除法。需要警惕的是:大肠息肉临床症状少,容易忽视或漏诊。凡出现原因未明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者,尤其是40岁以上的中老年男性,应注意做进一步检查如结肠镜或钡餐灌肠。直系亲属中如果有多发性息肉患者,也应做相应的检查。切除了息肉的患者应该根据息肉的病理类型定期进行一年一次复查。
?
医院肛肠科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全国最早成立的肛肠科之一,现系国家级特色专科,省级重点肛肠科,省级优势专科,胶东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齐全、技术力量最雄厚的肛肠病治疗中心。
卫生部孙塑司长、卫生厅刘玉芹副厅长、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田振国会长、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分会姜春英会长、全国炎症性肠病专家江学良教授等领导曾亲临指导,多名国内知名专家、教授曾到本科参观学习,对肛肠科的各项工作均给予高度评价,达国内先进水平。
学科带头人王民基主任医师,系中华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常务理事、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烟台市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曾获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医工作室、山东省肛肠专业杰出专家、山东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山东卫生系统“两好一满意”服务明星、烟台市学科带头人、烟台市劳动模范、龙口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龙口市名医生、龙口市道德模范等,完成科研成果三项,获山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龙口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龙口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参与两本学术专著的编写,发表学术论文16篇。主持完成科研成果三项,参与两本学术专著的编写,发表学术论文16篇,擅治环状混合痔、复杂性肛瘘、肛周脓肿、便秘、结肠炎等各种肛肠疑难疾病。
龙口市花木兰街号,
医院肛肠科联系
医生办公室:-
一病区护士站-
二病区护士站-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