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肠道疯长息肉数千个医生肠癌的前世是

41岁,对于一个男人来说,是正当年华的时候,然而从偶感身体不适到癌症晚期仅半年时间。这个致命的危险从一个小小的息肉开始,从青年期就开始潜伏,时间长达20年。近日,医院普外微创外科中心诊治了一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患者,由于延误时间过长,男子肠道已长满息肉数千个,并已发生癌变,专家为其成功实施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全结肠切除术,目前患者恢复良好。

结肠布满数千个息肉

从腹痛到癌症仅半年

张先生来自江西省,今年41岁,半年前出现大便数次增多、性状改变,偶伴下腹部间歇性里急后重、肛门坠胀等的不适状况,但因为症状不明显,张先生以为自已可能是消化不良,肠道功能不好,并没有放在心上。可是半年过去了,这种状况不但没有好转而且还加重了,这时的医院检查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毛病,于是来到医院就诊。

老年消化内科汤卫锋副主任接诊了他,通过肠镜检查发现张先生直肠有2个菜花状肿块,结肠也密布大小不等的息肉,确诊为家族性腺瘤性息肉并直肠癌,医院普外微创外科中心进行手术治疗。经充分术前准备,2天后,以普外微创外科主任柳涵及黄文胜为首的普外微创团队,在麻醉、手术等部门医护人员的全力配合下,历时4个小时为张先生做了腹腔镜直肠根治术和全结肠切除手术。术中,切除的结肠约80厘米,数千个结肠息肉如铺路的鹅卵石密密麻麻遍布结肠上。柳主任说,他行医二十余年,结肠长有如此多息肉的情形还是非常少见。

他的结肠息肉与家庭遗传有关

柳涵主任介绍,息肉的形成与遗传、年龄、感染、生活习惯等因素都有关系,普通人可能会有一两个息肉,但如果肠道息肉数目非常多,且家族中多人都是类似情况,就要警惕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特征是表现为结直肠可见数十,数百甚至数千个大小不等的腺瘤性息肉,这种家族性结肠息肉病是一种常染色单体显性遗传性疾病,父母均可遗传,和APC基因突变位点相关,张先生的肠道息肉就是由于遗传基因导致肠息肉的疯狂生长,据了解张先生的姐姐同样患有此病。

家庭遗传结肠息肉病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随着年龄的增长,息肉会越来越多,发生癌变的几率也随之增加,癌变年龄最早可发生在15-25岁,多数在35-40岁左右,终生癌变率近%,终生癌变率近%,同时还会并发如甲状腺、肝脏、肾上腺、中枢神经系统等器官病变,一般历时10至15年可演变成癌。因此,对有这个病的家族进行追踪,及时预防和治疗非常重要,

如何将这长达至10至15年癌变的历程阻断在萌芽状态?柳涵主任提醒,首先要早发现,鉴于该病早期可以没有什么症状,家族中有息肉病者,从15岁起至30岁,应每3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30~60岁之间应每隔3~5年1次结肠镜检查。其次注意饮食防肠癌,在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中,不良饮食习惯所占比重竟高达71%。所以合理科学地选择食物,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对预防肠癌的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专家介绍

栁涵普外微创外科中心主任

副主任医师,医院(医院)普外大外科主任,普外微创外科中心主任。先后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医院,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医院微创外科中心、广州医院(医院)、德国汉堡大学Assdolf医院肝胆肠医院学习深造,擅长常规开腹及腹腔镜肝胆手术、胃癌及结、直肠癌根治术,LAGB减肥术,甲状腺及成人疝气微创手术,糖尿病及肥胖症的微创手术治疗等。为株洲市普外科及中西结合专家组成员及株洲市甲乳组委员。

联系--

黄文胜普外科主任

副主任医师,擅长普外科各种疑难病的诊治及乳腺癌、胃结直肠癌、肝胆胰的各种肿瘤的诊治。

联系--

汤卫锋老年病、消化内科副主任

副主任医师,对消化内科常见病、多发病都能较全面的诊治,擅长消化内镜下的各种操作。

联系--

来稿

院办李建辉

微编

院办唐奕欣

校对

院办周志晶

审核

院办李建辉

医院医院

长按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副作用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l/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