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西华国医馆"↑免费订阅
不知你是否经常会有这样的感觉
莫名其妙地肠胃绞痛
一紧张就拉肚子
时不时地腹痛、腹泻
医院做了肠胃镜检查
却既无炎症,也无溃疡
更是寻不到半点息肉和肿瘤的踪影
这到底是什么奇怪的毛病呢?
马少武主任解释
才知道这种疼起来“要人命”
不发作时又无迹可寻的病
叫做“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有些患者也可表现为一吃生冷食物或一进空调房间就腹痛,一到地铁、超市里就有“非拉不可”的突然感觉。
该病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常迁延难愈,患者多以20~40岁女性居多。肠易激综合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可发生于腹部的任何部位,腹痛可为胀痛、痉挛痛或钝痛,程度各异。
在药物治疗方面,西医暂无理想的药物,而中医治疗该病却有明显优势。
马少武主任说,肠易激综合征属于中医学“肠郁”、“泄泻”、“腹痛”、“便秘”范畴。中医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主要是因情志欠调致肝气郁滞、肝脾不和,从而导致肠道气化不利,传导不良。此外,饮食、劳倦、寒温均可影响病情的发展。其病位在肠,与肝脾诸脏关系密切。
1
在治疗上,中医将肠易激综合征分为以下几大证型,并进行辨证论治——
1.肝脾不和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或兼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质淡红、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弦。痛责之于肝,泻责之于脾,病机在肝郁脾虚。
故治当抑木扶土、疏肝健脾。方选参苓白术散合痛泻要方加减,以党参、茯苓、炒白术、白芍、枳壳、陈皮、防风、砂仁、柴胡等为基础。
2.阴虚肠燥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秘结与腹泻不规则交替进行,并伴有上腹部胀满不适、恶心、咽干口燥、心烦失眠、舌质红,少许白腻苔中间有裂纹、脉细数等症状。
故治宜滋阴润肠兼健脾,方用麻子仁丸和四君子汤加减,以麻仁、枳实、厚朴、白芍、人参、白术、茯苓等为基础。
3.淤阻肠络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溏薄,时有便秘,左下腹疼痛难解,并可扪及触痛明显的条索状包块,伴腹胀嗳气、胃口不好、舌暗红或暗淡或有淤点淤斑、苔黄或白腻、脉弦涩或细涩。治宜和中缓急、活血化淤。
方用少腹逐淤汤合芍药甘草汤加减,以沉香、干姜、元胡、没药、川芎、肉桂、牡丹皮、赤芍、炒蒲黄、三七、当归、白芍、乌药、枳壳、内金等为基础。
4.脾虚湿盛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大便次数多,便质清晰如水样,同时伴有脐腹坠胀,腹部阵发性疼痛不适,腹部听诊可闻及肠鸣音亢进。
中医认为,此病乃因脾虚清阳不升、湿浊留滞于肠道而致。故治宜健脾升阳化湿,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陈皮、佛手、神曲、焦楂、炒麦芽等。
5.脾肾阳虚型
临床主要表现为清晨即腹痛泄泻、便下清稀,消化不良,泻后则安,腰膝酸软,脘腹畏寒,形寒肢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治以温补脾肾、固涩止泻。
方用附子理中汤合四神丸加减,以制附子、党参、白术、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补骨脂、干姜、甘草、山药、扁豆、茯苓等为基础,若久泻不止可选用诃子、石榴皮、赤石脂,若便秘加火麻仁、柏子仁。
阅读10分钟,不如咨询一分钟,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陕西省中医学会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陕西省科协会员。曾先后获得中国中医突出贡献奖、中国中医特色名医专家荣誉奖、中国中医药优秀学术成果奖、陕西省卫生系统“创佳差评”、“医德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年,在长期的中医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医内、外、妇、儿各科常见病的治疗有确切的疗效。
擅长治疗:
1、消化系统:慢性肝病,脂肪肝,转氨酶升高,慢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肠炎,返流性食管炎,结肠炎,便秘。
2、呼吸系统:顽固性咳嗽,老慢支,肺气肿,气管炎,咽炎。
3、妇科:更年期综合症,月经不调,盆腔积液,带下病,痛经,乳腺增生等妇科常见病。
4、常见杂症: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失眠,盗汗,青少年痤疮,顽固性头痛,过敏性鼻炎,荨麻疹,风湿痹痛,复发性口腔溃疡,男子性功能障碍等疑难杂症。在临床上都有准确的疗效。
出诊时间:周一、五全天西华国医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