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和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结节、息肉、囊肿的检出率越来越高,面对身体的“异样”,大家基本持2种态度:
1.身体没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可以不用管;
2.我是不是得了癌症啊,到底该怎么办啊。
一类人置之不理,认为身体没有不舒服,没什么大不了;一类人整日忧心忡忡,担心会癌变。
那么到底哪类结节、息肉、囊肿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又有哪些可以消除这些不好的东西的方法呢?
结节是影像学上描述的一个名词,指在超声、CT或核磁共振等检查时看到的异常信号影,本质上说,结节是一种体积比较小的肿物,稍微大的就叫包块,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
如何判断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呢?1第一步,是否疼痛
一般情况恶性肿瘤都是会造成长期疼痛的,这种疼一开始是慢性的,但是发展到后期,疼痛程度会越来越重,而良性的结节是不会造成太多的疼痛的。
但是乳腺结节比较特殊:良性结节会出现疼痛情况,无痛的结节往往可能是恶性肿瘤。
2第二步,体表结节移动性
发现结节了,比如说甲状腺结节、乳腺结节等,不妨用手轻轻的将其向附近移动,观察其活动性。
如果能够很好的活动,那么证明该结节有良好的包膜,是一种良性的信号,反之,与皮肤粘连、质地较硬,有可能是恶性肿瘤,因为恶性肿瘤具有树根状会与周围组织深深结合,具有很差的移动性。
3第三步,边缘是否清楚
良性的结节一般是具有很好的包膜的,所以它的边缘应该是比较清楚的。恶性肿瘤由于与周围组织深度嵌合,从而导致其边缘比较模糊,不容易触及。这也是区分结节和肿瘤的一个常用指标。
息肉是指生长在人体空腔脏器黏膜表面的赘生物,其实就是多余的“肉“,喜欢生长在鼻腔、声带、胃肠、胆囊、子宫、膀胱等处。如果某一个部位有2个以上的息肉,就称为“多发性息肉”。
以下4类息肉,癌变风险高!1.短期内迅速增长
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往往风险比较高,应警惕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
2.腺瘤型息肉
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家族遗传
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4.多发性息肉
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率就可能接近%
其中最危险的是大肠息肉,常多发分布,隐秘生长,尤其是腺瘤性息肉,可能会成为结肠癌。
这类囊肿癌变几率大“囊肿”属于肿瘤的一种,可以是良性,也可以是恶性。但从狭义上来说,囊肿通常是良性病变,但又不是绝对的,如果囊壁厚薄不均或有实性凸起、囊内出现粗细不均分的隔,则要考虑到肿瘤的可能性,比如“复杂性囊肿”通常是对无法确定良恶性的囊肿的一种诊断描述。
常见的囊肿有肝囊肿、肾囊肿、卵巢巧克力囊肿、乳腺囊肿、甲状腺囊肿。
如果检测报告提示囊性占位/包块、复杂性囊肿的,要当心恶性肿瘤的可能性。
中医治疗肺结节的临床案例年1月,57岁的孟先生在查体时,发现肺部有微小结节。尽管医生建议不用处理,只要定期复查就好,孟先生还是心慌焦虑。可以理解孟先生的心情,他担心结节变大甚至恶化成肺癌,希望尽早得到治疗。但是由于结节较小,医生不建议手术。
孟先生治疗前的体检报告单
一个月后的复查结果显示,结节大小没变,但是右肺下叶结节边缘出现了毛刺,并且有胸膜牵拉。医生的建议仍然是定期复查,这引起了孟先生更大的焦虑和恐慌。难道就只能这样干等着复查?孟先生开始在网上搜索治疗肺结节的方法,看到可以通过中医来提前干预治疗,通过文章了解到张永生主任是治疗这一方面的专家,遂找到张主任看诊。
以下是张主任给孟先生的看诊记录:
初诊:年4月28日
中医辨证:咳嗽,活动后加重,气短,舌红,苔薄白,舌边有齿痕,脉沉弦细,属气阴不足。辩证开方进行调理,两个月后进行复诊,咳嗽症状消失,气短症状减轻。而后主任根据孟先生的恢复情况继续辨证调方,共复诊调方8次,共调理三月有余停药复查,复查结果为:结节消失。检查报告如下图所示。
孟先生治疗后的体检报告单
如果您有肺结节、慢阻肺、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等疾病想要咨询,可以通过私信、点击“了解更多”、出诊之余,我会尽快回复大家的问题!
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