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受访专家
据统计,我国成人便秘的患病率为3%~17%,慢性便秘患病率为4%~6%,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60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可高达22%。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患病率比为1:1.22~1:4.56。便秘的发生与工作压力、精神心理因素有关。女性、低体重指数、文化程度低、生活在人口密集区者更易发生便秘。低纤维素食物、液体摄入减少可增加慢性便秘发生的可能性,滥用泻药可加重便秘。
便秘与肛门直肠疾病(如痔、肛裂及直肠脱垂等)关系密切。慢性便秘在结直肠癌、肝性脑病、乳腺疾病、阿尔茨海默病等的发生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在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疾病中,过度用力排便甚至可导致死亡。便秘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部分患者滥用泻药或反复就医,增加了医疗费用。
医院肛肠专科医师李铁民介绍,当今有很多便秘患者,有病乱吃药,道听途说某某药物或某某保健品可以通便,就自行去药店购买服用;也有一部分人群为了瘦身或美容而长期服用通便药物。肛肠专科医师李铁民指出:可用于便秘治疗的药物有很多,但多数不适于慢性便秘患者,亦不适于长期服用。历代医家在便秘的治疗上认为:“不可妄用泻下!”滥用泻剂可导致严重的后果!怎么就患上了便秘?
医院肛肠专科医师李铁民介绍,便秘可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肠道功能性障碍、器质性疾病,不少药物也可引起便秘。在慢性便秘的病因中,大部分为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
便秘是有许多因素造成的,但主要原因可归结为两种,一是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便秘,如肠肿瘤、炎症等引起的肠道狭窄或肛门部出口梗阻;二是功能性便秘,也是最常见的,如结肠动力功能低下,肠蠕动功能减缓等。其中,功能性便秘,经过合理治疗是可以恢复正常排便习惯的,但若有报警信号,如便秘腹泻交替、大便带血或附有粘液、便前腹痛等,则必须进行检查以排除结直肠癌器质性病变。
根据《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年)》,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恢复正常肠道动力和排便生理功能。因此,总原则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推荐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对有明确病因者进行病因治疗;需长期应用通便药维持治疗者,应避免滥用泻药;外科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什么是泻药?
医院肛肠专科医师李铁民介绍,泻药是能增加肠内水分,促进蠕动,软化粪便或润滑肠道促进排便的药物。常用的泻药可分为润滑性泻药、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接触性泻药)、渗透性泻药、大便软化剂等几种,而其中刺激性泻药(接触性泻药)在便秘群体中的使用率尤为惊人!
刺激性泻药有哪些刺激性泻药主要包括中药番泻叶、大黄、芦荟和西药酚酞片(果导片)、比沙可啶(便塞停)、吡苯氧磺钠、蓖麻油等,这类药可以刺激肠壁,增加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主要用于暂时性通便。要注意的是,刺激性泻药持续使用不要超过1周。长期使用刺激性泻药的危害
01加重便秘,雪上加霜。
泻药会使肠道内水分损失,长期服用会导致肠道分泌功能不足,大便更难解下,此外长期服用泻药会导致肠道产生依赖,肠道蠕动脱离泻药无法实现,甚至由功能性病变发展为难以治疗的器质性便秘。
02导致结肠黑变病。
刺激性泻药几乎都含有“蒽醌类化合物”,摄入过多则会对肠壁产生刺激,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及细胞坏死、吞噬的过程,形成色素沉着,使肠表面变成黑色而黑变病。而这种改变可能会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
正常结肠
结肠黑变病
如何预防和治疗便秘
1.预防。
饮食结构合理,多饮水,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适当活动,增强排便意识,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尽量避免使用可致便秘的药物,如不可避免时应同时预防性给予通便药物。
2.药物治疗。这里强调一下,药物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只能治“标”不能治“本”。因此,便秘患者治疗便秘总的原则是改善生活方式,调节精神状态,明确病因治疗。
1)容积性泻药(蓬松药):如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可吸收水分,增加粪便含水量从而起到通便的作用,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服药时应补充足够的液体;
2)渗透性泻药: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硫酸镁等,不被肠道吸收,主要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
3)刺激性泻药:包括比沙可啶、蓖麻油、蒽醌类药物,可刺激肠道分泌,增强肠动力,主要用于重度便秘或其他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一般建议短期、间断性使用;
4)促动力药:普芦卡必利可增加肠动力,缩短结肠传输时间,对慢传输型便秘有很好的疗效;
5)益生菌:如双歧杆菌活菌,可调节肠道微生态,抑制细菌繁殖,副作用较少,较适合老人儿童及孕妇;
6)还有一些局部给药:如灌肠药、栓剂通过肛内给药可软化粪便,使其易于排出,适用于粪便干结、粪便嵌塞患者临时使用。
▌来源:肛肠圈▌后期美工/排版/编辑:医院普外科你痔疮?这么巧,我也是!洛阳三院普外科[日间微创病房]健康科普关于慢性胃炎与胃癌前病变的18个问题,你必须了解《我叫息肉,是癌的近亲》一封来自息肉的认罪书
洛阳三院普外科[息肉]健康科普第二期我是息肉,很可能变成癌丨洛阳三院普外科[息肉]健康科普第一期痔疮,其实是个神仙下凡的故事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良性还是恶性?这项检查最准确!体检发现胆囊息肉怎么办?以下几种情况警惕息肉癌变好好的乳房,怎么就得了乳腺癌?史上最生动有趣+图文并茂的科普文章来了~
想了解更多普外科疾病咨询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可直接咨询专家、预约挂号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