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院院士呼吁将早期筛查列入防癌国策

北京湿疹医治医院 http://m.39.net/pf/a_8814564.html
两院院士呼吁:将早期筛查列入防癌国策

今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动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医药领域的两院院士围绕“癌症筛查和早诊早治”这一主题,呼吁癌症防控早筛、早诊、早治刻不容缓,以期共同推动国家在相关政策上的制定与执行。

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估计,年全国新发恶性肿瘤病例数约为.9万例,其中男性约为.1万例,女性约为.8万例,平均每分钟有7.5个人被确诊为癌症。年全国恶性肿瘤死亡例数约为.8万例,其中男性约为.0万例,女性约为85.8万例。

肿瘤防治应战略前移

肿瘤是什么?它可能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生命现象,是人衰老过程中一种环境压力自然选择的结果,也是人生命过程中以免疫为主导的宿主因素从盛到衰的结果。

其实,自肿瘤进入人们视野的那一刻起,人类对肿瘤研究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目前,国内外诸多研究已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突变存在密切联系,正是在基因突变学说的启发下,肿瘤的靶向药物治疗获得了重大进展。

不过,目前,靶向药物的耐药性已成为其治疗肿瘤的“软肋”。究其原因,这除了与肿瘤细胞分子网络异常复杂、高度异质性有关外,与宿主因素异常也有密切关系。由此看来,用基因突变学说并不能完全回答肿瘤发生的全部问题。

其实,从正常细胞发展到危及生命的恶性肿瘤,大多都会经历“癌前病变”阶段,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为侵袭性癌一般需要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癌前病变”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具有可逆性。也就是说,我们如果能够在“癌前病变”阶段做文章,就可能有效地阻止侵袭性癌症的发生。应将防治消化道恶性肿瘤癌前病变——早期癌为核心的战略,列为我国恶性肿瘤防治近期及中期(5~15年)规划的重心,因为消化道恶性肿瘤的防治技术已被科学证明行之有效,并可以在我国逐步推广实施,将有效降低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和发病率,这也是逆转我国恶性肿瘤高发病率、高死亡率趋势极为有效的战略措施。

肿瘤是全身性疾病,不能只看成是孤立、局部的肿瘤问题。未来肿瘤研究要高度重视肿瘤的宿主因素,诊疗思路要从单纯治疗病人的肿瘤,逐渐过渡到治疗带肿瘤的病人,加强宿主抑制肿瘤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只考虑直接杀灭肿瘤的方法。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疾病防治策略的调整,许多肿瘤患者将与现在的“三高”患者一样,可以带病生存很长时间。彼时,我国的肿瘤防治也会迈上新的台阶。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院研究员程书钧

癌症早期诊治得益于筛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和疾病谱的变化,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疾病成为了中国城乡居民主要疾病死因,其中癌症已成为我国居民死因之首。

在过去的20年,美国患癌人群总死亡率已经下降25%,而中国的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处于上升态势,未见拐点。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由于我国对肿瘤的早诊早治认知不足,缺乏有效的筛查手段,患者就诊时大多数为中晚期,导致我国肿瘤治疗效果远不如西方国家。

对此,我有以下的倡议:首先,加强肿瘤的立体防控。世界卫生组织(WHO)表明90%的癌症与环境有关,且有研究证明,PM2.5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致死风险因素,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肿瘤防控离不开环境提升与改善。

其次,重心前移、精准筛查。提高癌症治疗疗效的关键是重心前移、早诊早治。早诊早治的优点一是疗效好,例如胃癌、宫颈癌、肺癌、乳腺癌的早期治愈率在90%以上,甚至达到%;二是费用低,由于免除了后期放疗、化疗、靶向、免疫等综合治疗,可以大大减少经济负担;三是损伤小,后期治疗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人体损害也较大。

早期诊治得益于筛查,在美国和我们的邻国日本胃和肠镜筛查已经非常普及,这也使他们的胃肠肿瘤五年生存率远远高于我国。我国已经认识到了早诊早治的重要性,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山东省是最早加入国家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省份之一,先后承担了农村、淮河流域和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已完成免费癌症临床筛查50万人次,检出阳性病例及癌症患者00余例,其中早期患者余例。但从全国范围来看,力度还远远不够,需要政府进一步加大肿瘤筛查和早诊早治的投入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l/8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