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e
结
chang
肠
xi
息
rou
肉
什么是结肠息肉?
从结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
(但凡是从黏膜表面凸向肠腔内的“小肉肉”在未明确病理性质之前,都可以叫做息肉)
为什么会得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医学界有研究认为与炎症刺激、遗传因素、基因突变等因素有关。
如下危险因素或诱因的人群,更易患病
炎症刺激因素
自身免疫性疾病会产生的致病物质或病*感染,肠黏膜受到这些因素的刺激后,出现炎症反应,形成息肉。
物理因素
肠黏膜受到粪便或食物中刺激性物质的影响,损伤黏膜。
遗传因素
目前认为结肠息肉形成与基因突变和遗传因素有密切关系。
其他可能的因素还包括:高脂肪、低纤维饮食;体重超重或肥胖、缺乏体育锻炼;吸烟;饮酒;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出现结肠息肉的风险增加。
结肠息肉都会癌变吗?
结肠息肉与结肠癌息息相关,从小息肉到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发现并及时处理。
早期检查很重要
从年龄上来看,肠息肉比肠癌的发病率早10-20年,50岁以上是肠息肉的高危年龄,而且年龄越大,肠息肉的发生率越高。70岁以上的老人约有五成会出现肠息肉,其中有10%的息肉会恶变成癌。
几年做一次肠镜?
大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0岁以后,所以我们想要发现早癌及癌前病变,就必须赶前,那就是40岁以前,部分高危人群甚至35岁以前,做首次肠镜筛查。
首次肠镜如果正常,基本可以在5-10年内,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为最低了,但并不是%安全。如果没有长东西,也没有其他异常,可以5-10年再做下一次。
只要你及时复查,即使癌变了也是早癌,也能很容易被发现,不会导致严重后果。从这一点来讲,一次肠镜能保10年平安,并不为过。
医生建议
类别
复查时间
进展性腺瘤
3-6个月复查
其他息肉
1-3年复查
早期大肠癌
内镜下切除后
第1年第3、6、12个月定期复查
无残留或再发:每年随访1次
有残留或再发:追加外科手术
大肠癌患者手术后
1年内复查
结肠息肉的生活方式调节
摄入饱和脂肪
习惯于高脂饮食的人比那些低脂饮食的人得结肠直肠癌的风险要高。
要特别注意限制摄入过多的饱和脂肪,尤其是红肉。
酒不要过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女性每天饮酒不应超过一杯,而男性则不应超过两杯。
如有结肠癌家族史,尤其应减少饮酒来降低发病风险。
不要吸烟
吸烟会增加结肠癌和其他许多疾病的风险。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的体重
控制体重、坚持体育锻炼可以明显减低结肠癌的发病风险。医生建议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如果每天能进行45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则在降低乳腺癌和结肠癌风险方面效果更佳。钙的摄入
钙可以很好地帮助对抗结肠息肉和结肠癌,即使以前已经患过这些疾病。富含钙的食物包括牛奶和其他乳制品,还有花椰菜。
维生素D(能帮助人体对钙的吸收)也显示出降低结肠直肠癌风险的作用。可以通过适当摄入一些动物肝脏、蛋*、鱼和添有维生素D的乳制品等来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
阳光也可以将皮肤中的一种化学成分转化为可利用的维生素D。
吃水果、蔬菜和全谷
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另外,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
我院消化内镜中心拥有奥林巴斯高端胃肠镜、全自动洗消机等新设备,常规开展C13呼气试验检查(包含门诊及体检)、普通及无痛胃肠镜检查、国家大肠癌筛查项目、内镜下息肉治疗等,预约时间短。医院专家定期来院坐诊。
-
我院脾胃病科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炎、胃食管反流病、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胆汁返流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道早癌、胃肠息肉、消化性溃疡等消化系统常见病及多发病,周一至周五全天出诊。-
消化内镜图文、排版/宣传科、消化内镜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