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患者因“间断性便血6年,加重1周”医院消化内科。
该患6年前因便血发现结肠息肉,当时出血量不多,且考虑到家庭经济困难,患者没能及时行息肉电切术。6年来于进食不当后反复出现便血,近1周由于便血量增多,出现头晕、乏力等症状,医院就诊检查,行肠镜检查发现距肛门40cm处可见一巨大结肠息肉,镜身无法通过,医生建议她开腹手术,面对2—3万的治疗费用,患者彷徨了。
众所周知,内镜下息肉电切的直径一般不超过3cm,大于3cm的结肠息肉极容易出现消化道穿孔及出血,属于相对禁忌症。如果开腹手术不仅创伤大,而且恢复慢,治疗费用高,对于该患者来说,2、3万不是一笔小数目。朱立宁副主任反复研究、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向家属说明手术具有相对的危险性,术前叮嘱管床医生郑晓航做好术前准备,行腹部CT检查,确定息肉为肠腔内生长,无其他脏器转移。查血常规、凝血试验、血型,并积极与输血科取得联系,做好术中备血工作,以防万一,一旦出现严重并发症即行外科手术处理。
全麻时由于肠道平滑肌松弛,手术难度明显缩小,但麻醉药不属于农合报销范围,为自费项目,朱立宁副主任处处为患者着想,为了节约治疗费用,决定采取清醒状态下行息肉电切术。由于患者息肉位置特殊,位于肠道转角处,手术难度大,朱立宁副主任首先寻找息肉基底部,应用注射器注射高渗生理盐水于粘膜下,使基底亚蒂变长,减少肠壁穿孔,便于圈套器操作,每点注射1-2ml,注射1-2个位点,由于息肉巨大,圈套器不能完全套住,只得用圈套法分次摘除。用圈套套住头部一侧,通电切除使头部变小,再切除头部另一侧,直至圈套能完全套住基底部后再完整切除。切除了患者乙状结肠内巨大腺瘤样息肉。
整个手术过程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战役,朱立宁副主任凭借扎实的基本功,灵活的通过内镜的腔道运用活检钳、圈套器、注射针等与配台护士宋官轶一起,整个手术历时2个半小时。术后取出息肉大小约5.0*6.0cm,病理证实为结肠腺瘤,患者现已痊愈出院。
这例巨大结肠腺瘤样息肉患者的成功救治,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以来新的历史记录,消化内科全体医护人员同时将继续提升专业技能,以更精湛的技术和更优质的服务为广大患者送去健康。
作者:消化内科郑晓航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