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史
心律失常的诊断以应从详尽采集病史入手。让患者客观描述发生心悸等症状时的感受,病史通常能提供有用线索:
1、心律失常的存在及类型
2、心律失常的诱因:烟酒、咖啡、运动、精神刺激等
3、发作频率、起止方式
4、心律失常对患者造成的影响,产生症状或存在的潜在预后意义
5、心律失常对药物或非药物方法的反应
(二)体格检查
除检查心率与节律外,某些心脏体征有助于心律失常的诊断。例如:
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房室分离时的心律规律,因PR间期不同,第一心音强度亦随之变化
2、窦性心动过速对颈动脉窦按摩的反应是心率逐渐减慢,停止按摩后恢复原来的水平
(三)心电图检查
是诊断最重要的一项无创伤性检查技术。应记录12导联心电图,并清楚记录显示P波导联的心电图长条以备分析,通常选用V?或II导联。
(四)长时间心电图记录
动态心电图(HolterECGmonitoring)检查使用一种小型便携式记录器,连续记录患者24小时的心电图,患者日常工作与生活不受影响。这项检查便于了解心悸与晕厥等症状的发生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明确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发作与日常活动的关系以及昼夜分布特征、协助评价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起搏器或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的疗效以及是否出现功能障碍。
若患者心律失常间歇发作且不频繁,有时难以用动态心电图检查发现。此时可用事件记录仪(eventrecorder)记录发生心律失常及其前后的心电图,通过直接回放或经电话(包括手机)或互联网将实时记医院。植入式循环心电记录仪埋植于患者皮下,可自行启动、检查和记录心律失常,电池寿命36个月,可用于发作不频繁、原因未明而可能系心律失常所致的晕厥患者,缺点是需要一个小切口手术且费用高。
(五)运动试验
患者运动时出现心悸症状,可做运动试验协助诊断。但应注意,正常人进行运动试验亦可发生室性期前收缩。运动试验诊断心律失常的敏感性不如动态心电图。
(六)食管心电图
解剖上左心房后壁毗邻食管,因此,插入食管电极导管并置于心房水平时,能记录到清晰地心房电位,并能进行心房快速起搏或者程序电刺激。
(七)心腔内电生理检查
是将几根多电极导管经静脉或动脉插入,放置在心腔内的不同位置,辅以8~12通道以上多导生理仪同步记录各部位电活动。
(八)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及导航系统
常规的心腔内电生理标测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往往因为空间位置不确切,使得手术时间和X光曝光时间长且手术成功率不高。三维标测系统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的标测技术,能够减少X光曝光时间,提高消融成功率,加深对心律失常机制的理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