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畅通,是身体健康的基础。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越来越年轻化。很多人年龄可能是20岁,可体内血管已经六七十岁了。想要年轻,就要减少损害血管的行为,还要经常给血管“洗洗澡”!
这些最伤血管的事
都是你喜欢的!
01.大油大肉,血管容易堵
「堵塞血管」的罪魁祸首,是我们熟悉的一种营养物质——脂类。
我们吃脂肪,满足身体的基本需要,保证人体正常运转,但是脂类太多就会造成一些麻烦。脂类聚集在血管里。一方面容易沉积在血管里造成堵塞,另一方面还会增加血液黏稠度。
如果血管里的脂类长期过多,就容易出现动脉血管斑块。这个斑块一旦破裂了,就会形成血栓,可能导致血管堵塞,引起脑梗死、心肌梗死等危重疾病。
02.吸烟伤血管,十年难恢复
烟草燃烧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除了进入吸烟者的肺部造成损伤,还可进入循环系统,损害血管内皮。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如果烟民的血液中胆固醇水平高,胆固醇就容易进入受损的血管内皮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戒烟后要过10年才能完全修复血管内皮的损伤,然而这只是病变不再进一步恶化,但无法逆转动脉粥样硬化。有些烟民难以戒烟,就用“某人吸烟也活到90多岁”来自我安慰。咱们不能用个案来说明问题。如果不抽烟的话,那个人可能活得更长久。
03.吃太多盐和糖
澳大利亚研究人员的一项发表在《美国临床营养杂志》的新研究发现:吃完含盐量多的食物(含4克盐的定义为高盐食物),短短30分钟后,血管扩张能力就会受到影响(扩张能力比食用0.3克低盐食物的组小一半),进而心脏受伤。
这是因为,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血管泵出血液时会产生一氧化氮,一氧化氮会放松血管,顺畅血流;而过量的食盐和脂肪类的物质会阻碍一氧化氮的释放,从而妨碍血管扩张的能力,导致血压增高。
04.熬夜,更易伤血管
长期熬夜可能带来心梗风险。熬夜会使机体过多地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造成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血液变得黏稠,血液里的垃圾和毒素、氧自由基等明显增加。
长期熬夜者的血压、心率调节会呈现为高负荷状态,血管收缩和免疫调节功能也会出现异常。熬夜者可能会出现心脏一过性缺血,同时冠脉粥样硬化以及斑块不稳定的风险也大大增加。
05.不运动
长期不运动使人的全身血管血容量减少,心脏功能减退,加重中老年人的心脏病,提前发生动脉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等病症。
缺乏运动是血管堵塞的一大诱因。长期不运动,血管里面的“垃圾”就没有办法排出,多余的脂肪、胆固醇、糖分等囤积在血液中,使血液变得浓稠肮脏,最终堵塞血管。
06.牙齿不好,也伤血管
如果不注意口腔卫生,从不刷牙或很少刷牙,就有可能罹某些口腔疾病,例如龋齿、牙周炎和牙龈出血等。
在这种情况下常常会有一定数量的细菌或病毒反复进入血流,而这些病原微生物进入血液,就有可能依附在冠状动脉壁上,对血管内壁细胞造成损害,加重或引起粥样斑块不稳定,容易导致冠状动脉硬化痉挛、狭窄,甚至引起阻塞诱发心肌梗死。
通血管的方法
这些才靠谱!
血管堵塞
按摩一下就通了?
肩膀不舒服,按摩一下也许管用;但疏通血管,真不是按摩的强项。若血管已经堵塞不建议按摩。按摩无效倒也罢了,可怕的是某些情况下会致命。
比如,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堵塞血管时,按摩不仅不能「疏通」血管,反而可能造成粥样斑块破裂或血栓脱落。这些堵塞物随血液流动,万一堵住了某条重要的血管(如肺、脑部血管),造成关键区域缺血,后果非常严重。
通血管要喝好这3杯水睡前半小时
?睡前半小时喝半杯温开水,对降低血液黏稠度,预防血栓很有帮助。半杯是多少呢?大概ml左右。当然,可以根据个人情况调整,以不影响睡眠为准。
清晨起床后
?清晨起床后也要喝杯温开水,小口慢慢喝,大概ml可以稀释血液,减轻血管负担。注意,早晨最好不要喝凉白水,更不要喝冰水。
起夜
?除了早晚喝水,很多人半夜起床比较多,半夜起来喝上一口温水,也是有好处的。但要注意适量,ml就好,以免影响睡眠。
三七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微循环,增加血流量,预防和治疗心脑组织缺血、缺氧症;
?提高耐缺氧能力的同时,降低心肌耗氧量及外周血管阻力,能增强心脏功能,辅助治疗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调节血压;
?促进血液细胞新陈代谢,平衡调节血液细胞。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大家可能听了太多次「养成好习惯」,耳朵都起茧子了,但俗话说得好,正确的话说要讲——三十遍:
多吃蔬菜少喝酒,
控制体重早戒烟,
适当运动要开心!
最简单的道理最难做,最简单的事情最难坚持!
这些伤血管的事、对血管好的事,只要咱们没看一次,就改一点,积累下来有无限的好处!赶紧去提醒朋友们,真心的提醒和祝福,永远都不嫌多哦~
觉得不错底部点赞支持小编吧推荐精彩内容工程院院士:饮用此物1分钟解渴、1个月健康、1辈子长寿!点此查看
头发一白老十岁!每天10分钟收获一头黑发,不再怕中风和痴呆~点此查看
文末福利
点击图片领取收藏本文由“健康长寿之家(ID:csjkzj-)”编校发布,欢迎分享,如需合作请后台留言。本文建议配方、方法为基本方,具体请遵医嘱。
↓↓点击阅读原文,阅读长寿秘籍↓↓
健康生活由您掌控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