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第一杀手。曾几何时,它夺走了许多灿烂的生命,任你才高八斗,名震邦国,它让你什么时候走,就得什么时候走,它不会等你,也不耐烦什么功业未完,稍缓时日的请求……。以至于今天人们无不谈癌色变。其实,目前公众对癌症的认识还很迷茫。癌症是如何得的?它会不会遗传?它会不会传染?我们应如何来预防它?……正确的认识癌症本质和防治手段,有助于我们树立起科学的防癌抗癌观。
一、癌症是如何得来的?
医学研究表明,癌症是一种多因素、多阶段及多次突变所致的疾病,除少数几种单基因遗传的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肾母细胞瘤等外,绝大多数不是仅由内因或外引起,而是由多种因素,内外因交互,共同作用的结果。
癌症的形成是源于一组不按身体需要而“失控”地增殖的细胞。所有癌症均来源于机体的自身细胞,是由这些细胞异常增生所形成的一些新生物,和正常组织增生所不同的,是这种增生完全不受机体的调控,所产生的新生组织也不具有正常组织的功能,它最主要活动就是不停地消耗机体的资源,挤占空间并越来越快速的分裂增殖。如果继续下去,就将造成人体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癌症不像病毒,不是体外入侵者,它的成分和正常组织一样,因此机体无法对它进行识别以及免疫清除。
人体内存在着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原癌基因主管细胞分裂、增殖。抑癌基因正常时起抑制细胞增殖和肿瘤发生的作用。平时,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维持着平衡。在致癌因素作用下,原癌基因的力量会变大,而抑癌基因却变得较弱,因此,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生活方式、某些化学物质等致癌因素是启动癌细胞生长的“钥匙”。通常,多把“钥匙”一起作用,才能启动“癌症程序”;而“钥匙”越多,启动机会就越大。这些癌症程序一旦启动,便一发不可收拾。
二、癌症也可会遗传吗?
癌症病人的亲属常惴惴不安,害怕自己也遗传了癌症的基因,早晚也会患上癌症。那么,癌症是否会遗传呢?
研究表明,10%的癌症与遗传相关,绝大多数癌症不会遗传,但也有约10%~15%的癌症是遗传造成的,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在具有遗传特征的基础上,癌症是否形成,还取决于生活方式、饮食、精神情绪、环境、病毒感染、内分泌和免疫功能等等诸多后天因素及外界致癌物的综合作用。因此,有癌症倾向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癌,只是得癌症的机率可能会比普通人大一些而已。通俗一点说,遗传只是让你“底子薄”,真得癌了还是因为你自己的生活方式不够好。因此,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提高防癌意识,保持心情愉快,注意锻炼身体,减少致癌因素的接触,克服不良的生活习惯,是可以预防癌发生的。对于遗传性较强的肿瘤,也可通过定期检查,达到早期发现和彻底治愈肿瘤的目的。
三、癌症的遗传风险有多大?
癌症目前被列为生活方式病,外因还是起主要作用的,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等。如果笼统的说,大概三七分--遗传因素占30%,环境因素占70%,如果一个家族中得癌症的人越多,遗传风险相对也越大一些。如胃癌患者后代得胃癌的机会比一般人高4倍。同卵双胞胎同时患乳腺癌、胃癌、肠癌的机会比异卵双胞胎高2倍。虽然癌症没有遗传的必然性,但有些癌症,如视网膜细胞瘤、食管癌、乳腺癌、肺癌和结肠癌等癌症比其他肿瘤更有遗传倾向。
具体到不同的癌症,遗传风险也不同。目前认为遗传风险较高的癌症有:乳腺癌,如果母亲或姐妹曾患乳腺癌,本人乳腺癌的发病几率会比一般女性高3倍;结肠癌,如果父母患有因多发性结肠息肉瘤导致的结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甲状腺髓样癌更是有明显的遗传倾向,这类基因的携带者90%以上要发展成癌症。此外,肺癌、胃癌等虽然是生活方式癌,但也有观点认为他们有一定的遗传性。
四、癌症也会传染吗?
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听说在同一家庭中有几个人都得了癌症,而且还是同一种癌症。如果说是遗传,有些家庭成员间并无血缘关系(如夫妻)。难道癌症也会传染吗?
癌症是否有传染性这个问题听起来有些耸人听闻,但并非胡乱推测。迄今为止,医学专家认为癌症本身并不直接具有传染性,癌细胞虽然在患者体内能够到处扩散或转移,但它不会像细菌和病毒那样从一个人传染到另一个人。研究表明,癌症病人本身并不是传染源。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排斥反应,从癌症病人身上取下的癌组织直接种植在另一个人身上,并不能成活生长。75%的癌症发病本身就是由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夫妻癌”现象的发生,起关键作用的是同样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和环境因素等。夫妻长年“吃的是一锅饭,睡的是一个枕头”,彼此相互影响,“同化”了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受到同一致病、致癌因素的作用,所以,同患一类疾病或癌症也就不足为奇了。
虽然癌症本身并不直接具有传染性,然而,诱发癌症的某些因素却有明显的传播特征。有些癌症会“传染”,可能就是因为这些癌症的根源是传染病原。如:肝炎病毒感染容易引起肝癌;EB病毒感染容易引起鼻咽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容易引起胃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容易引起宫颈癌。这些导致癌前病变的病毒或细菌都有一定传染性,并非癌症直接传染。因此,为预防这类病毒或细菌感染及相关的癌症,我们要对这类癌症病人的分泌物如痰液、血液、粪便应予以消毒处理,同时对高危人群予以接种人乳头瘤病毒疫苗、乙肝疫苗或适度隔离。
五、基因检测癌症可靠吗?
研究表明,癌症病人如果能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80%。但要早期诊断癌症,又谈何容易?近些年来,五花八门的基因检测癌症纷纷涌现出来,让人既欣喜又茫然,基因检测癌症准确率到底有多高?可靠吗?
所谓基因检测,即一种通过分析基因的类型和缺陷及其表达功能是否正常,来诊断疾病的方法。近年来,随着愈来愈多的疾病基因被定位,基因检测中的很多技术开始向常规化发展演化,基因检测技术由此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基因检测可以出现在癌细胞恶变前,就可以评估基因突变发生癌症的风险,指导你以后生活中如何避免癌症发展,实施必要的预防性干预,因而可以及早治疗、防止和延缓癌症悲剧的发生。
由于当前科技水平的限制,我们还不能完全准确的通过基因检测检查出所有的疾病。除某些单基因疾病而外,大多数疾病来自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疾病的发病机理都是非常复杂、难以预测的。虽然基因检测能够在某人还没有出现症状时发现其具有癌症的患病倾向,并分析未来患这些疾病的风险性,但是易感基因并不等同于致病基因。对易感基因的检测只是表示其患病的几率,并不代表疾病肯定会发生。另外,即使没有易感基因,也不能够对疾病放松警惕。其他诸多的环境因素也同时影响着疾病的发展,如辐射、化学、药物、污染、生活习惯等特定的内外环境因素作用,都可能造成基因的损伤或者突变,从而诱发某些疾病。
迄今为止,癌症检测仍然是传统的方法更为可靠和稳妥。规范的肿瘤体检包括三个方面:⑴为预防癌症所做的检查,如乙肝病人应定期查甲胎球蛋白和腹部B超。⑵筛查早期癌症,如妇女进行宫颈涂片细胞学检查,以及时发现宫颈癌。⑶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详细诊断和物理检查,以早期发现癌症信号。因此,预防癌症要把注意力放在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上,放在改善生存环境上,放在早期症状的警觉和发现上,而不是依赖基因检测,查出易感基因,自己吓自己,或是没有易感基因就高枕无忧了。
六、常见癌症有何早期征兆?
1.脑肿瘤: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呕吐。头痛很特别,往往是在清晨醒来时头痛最重,起床后可逐渐减轻,以前额、后枕部及两侧明显。头痛多伴喷射状呕吐,与进食无关,尤其是疼痛剧烈时,而呕吐后头痛即减轻。
2.鼻咽癌:鼻咽癌的早期征兆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症状多发生于单侧。单侧涕血、单侧鼻血、单侧耳鸣、单侧听力下降、单侧头痛、单侧颈淋巴结肿大。
3.食管癌:吞咽食物有迟缓、滞留或轻微梗噎感,可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可出现,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或在吞口水或吃东西时,总感觉胸骨有定位疼痛。平时感觉食管内有异物且与进食无关,持续存在,喝水及咽食物均不能使之消失。
4.乳腺癌:乳房发生异常性变化,如摸到包块、胀感、出现微凹(“酒窝征”),皮肤变粗发红,乳头变形、回缩或有鳞屑等,疼痛或压痛,非哺乳期妇女突然出现单侧乳头流乳样、血样或水样液体。
5.肺癌:咳嗽是肺癌的早期症状,其特点是以阵发性刺激性呛咳为主,有咳不净的感觉,一般无痰或只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继发感染可出现脓痰。如经抗炎治疗2周后无改善,应警惕肺癌的可能。或在原有慢性咳嗽基础上出现咳嗽性质改变,甚至伴有“气管鸣”、“气短”应予注意。肺癌的另一警号是间断性反复少量血痰,或痰中带血丝。此外,还出现胸背痛、胸闷、发热等症状。
6.胃癌: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消化不良症状,而且比较顽固、进展快;突出的表现为食欲迅速下降、食后腹部饱胀感及不适感,伴体重明显减轻。或过去没出有胃痛的人,突然出现反复的胃痛;以前虽有胃痛,但近来疼痛的强度、性质、发作的时间突然改变,且原来治疗有效的药物变得无效或欠佳。
7.肝癌:早期肝癌无特异性症状,如果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病人,右上腹或肝区出现刺痛或疼痛加剧,身体不适,食欲减退,进行性消化不良,伴有顽固性腹泻及体重明显下降时,应高度警惕。
8.大肠癌:凡30岁以上的人出现腹部不适、隐痛、腹胀、大便习惯发生改变,出现便秘、腹泻或者交替出现,有下坠感,且大便带血,继而出现贫血,疲乏无力,腹部摸到肿块,应考虑大肠癌的可能。其中沿结肠部位呈局限性、间歇性隐痛是结肠癌的第一个报警信号。下坠感明显伴大便带血,则是直肠癌的信号。
9.宫颈癌:宫颈癌的早期症状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性交、排便、活动后阴道点滴状出血、血液混在阴道分泌物中。开始出现量少,常自行停止。②不规则阴道出血,尤其是停经多年又突然阴道出血。③白带增多,呈血性或洗肉水样。④下腹部及腰部疼痛。
10.白血病:发热、出血和贫血是白血病的三大早期症状。发热为37.5℃~38.5℃常提示有感染,如皮肤、呼吸道、肠道、口腔、泌尿系统等部位炎症。出血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皮下、口腔、鼻、牙龈等处常见。出血程度可由瘀点、瘀斑以至口、鼻腔大出血。贫血是因为红系造血障碍和出血所致,且演进迅速,病人面色苍白。此外,可出现淋巴结肿大和骨关节疼痛,有特征意义的是胸骨轻压痛。
七、如何远离癌症的“困扰”?
俗话说,“治癌在医生,防癌在自身”。目前癌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最大敌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的 中、老年人要定期做体检,对有癌前病变指征的人要定期做检查,以防癌变的发生。女性应该参加宫颈癌普查和乳腺癌的筛查,大于50岁的男性和女性应该参加结直肠癌的筛查。万一出现了癌变,应尽快做必要的治疗,越早做效果越好。
附:你是未来癌症的候选人吗?
以下10条是“癌症候选人”常常具备的生活习惯,自检一下,你是否已经或正在具备候选人的资质?
⑴癌症病人的后代:父母或者有血缘关系的亲属患有癌症。
⑵夫妻一方患癌:夫妻双方同时或先后患癌,俗称“夫妻癌”。
⑶经常熬夜:不仅因为种种原因熬夜,导致夜晚睡眠不足,而且常靠吸烟喝咖啡来提神。
⑷体型肥胖、嗜酒、吸烟者。
⑸爱吃食高盐、腌制品及含亚硝酸盐高的食物。不喜欢吃水果,偏食,或者饮食过于单一者。
⑹偏爱肉食:每天以猪、牛、羊等畜肉为主食者。
⑺常喝功夫茶:经常饮用高温浓茶水,或饮用很烫的热汤或食物者。
⑻不喜欢运动,久坐不动者。
⑼长时间憋大小便者。
⑽暴露于石棉、辐射、镉或其它环境公害中的工作者;
不吃高脂、高糖、高热量饮食
如果你占有其中1-3条,赶紧改正这些习惯,为时未晚。
如果在3条以上,必须引起你对身体健康的足够重视,坚持体检,同时痛下决心改善身体状况。
如果在5条以上,请多跟周围癌症病人聊聊,及时警醒吧!否则,10年后,癌症找上门来的几率将会很高。更重要的是,癌症具有遗传特征,伴侣也往往会因为共同过着不健康的生活而患上癌症,你的健康并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
易善永,肿瘤内科主任,肿瘤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泌尿生殖系肿瘤、骨软组织肿瘤、妇科肿瘤及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规范化治疗、生物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精准医学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肿瘤病人的心理咨询及全程健康管理策略制定。在《CancerTreatmentReviews》、《CancerLetters》、《CancerBiologyTherapy》、《TumorBiology》、《OncologyReports》、《CancerBiomarkers》、《中华肿瘤防治杂志》、《中华乳腺病杂志》和《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等国内外著名期刊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8篇。在《健康报》、《大众医学》等国内报刊上发表医学科普文章余篇。承担郑州市科技攻关科研项目3项,郑州市卫生局博士创新科研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厅省部共建项目1项;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河南省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郑州市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各1项。被评为郑州市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年被评为郑州市第十三批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