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大讲堂看便便知健康便秘和大肠癌没

★专访专家:医院副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主任王磊教授

吃进去、转一圈、拉出来,人的便便在体内走一遭,搜集了很多人体健康讯息,有的已经被人类所探知,有的仍然很神秘。专家表示,说到便便,就肯定要讲讲大肠,它与便秘、腹泻、肠炎、肛周脓肿、肛瘘等肛肠疾病都相关,结直肠癌(大肠癌)则是大肠健康最大的威胁,最须提防。

世界常见癌症大肠癌排名第三,广州发病率高

医院副院长、结直肠肛门外科三区主任王磊教授对新快报记者指出,结直肠癌10年前在恶性肿瘤中排第五六位,现在已是第三位,上升很快,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北京、上海、广州等生活水平高的城市更常见。在广州,结直肠癌患病情况不容乐观。年广州市疾控中心的数据显示,大肠癌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肺癌。在广州的发病率为34/10万,在全国31个肿瘤登记点中位居第一!

王磊告诉记者,大肠由结肠和直肠组成,结肠长约cm,直肠长约15cm。在欧美,大肠癌很常见,且60%以上的大肠癌都发生在结肠,是结肠癌,而中国正好相反,50%以上的大肠癌是直肠癌,这与生活方式有关。多年前,我国大肠癌中直肠癌的比例为70%左右,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活方式西式化,直肠癌的比例下降到50%-60%。“直肠癌发生在盆腔,相比结肠癌,解剖难度大,治疗难度也大,预后更差。”王磊称。

大部分结直肠癌从息肉发展而来

结直肠癌的发生经历了由正常肠黏膜、非典型增生、腺瘤样息肉到癌变的过程,即在成为癌前有长达5-10年良性发展过程。结直肠癌早期只发生在肠壁,Ⅰ期大肠癌可彻底治愈的几率高达95%,但早期发现的病人仅占10%,多数发现时已是中晚期,不但殃及了肠管、周围淋巴结,还可能已经转移到了肝、肺等全身多个脏器。

由于大部分结直肠癌都是由息肉发展而来(但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变),随着腺瘤样息肉在肠黏膜上越来越大,肠壁中越长越深,恶性程度也越高,最后可转移到淋巴结和肝、肺等脏器。早期发现并切除息肉很必要,肠镜检查是最好的筛查手段。

肠镜从40岁开始查,还有大便潜血、粪便DNA

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做肠镜检查?“我国结直肠癌发病年龄比欧美国家早5-10年,因此建议每个人都在40岁前做人生的第一次肠镜。”王磊还建议,未达40岁或未做过肠镜的人,则要看自己排便习惯有无改变,有无大便潜血,若大便潜血阳性,提示有消化道出血,应该做胃、肠镜,看是炎症还是肿瘤。肠镜检查提示肠道无息肉、炎症、肿瘤,5-10年后才需要再做肠镜;若有息肉,检查同时可切除并做病理活检。活检结果若是炎症性息肉,癌变风险小,2-3年后复查肠镜即可;若活检结果为腺瘤性息肉、息肉体积大、数量多,癌变风险高,切除后一年内应复查肠镜。他还指出,大部分单位体检都不包括肠镜,有条件的可加检肠镜,高危人群更要重视筛查。

有的人认为,既然提倡做肠镜,大便潜血检测便是鸡肋,做的意义不大?王磊认为,肠镜不能完全替代大便潜血。“大便里有潜血,提示病变可能在大肠,也可能在小肠、胃,而肠镜只检查大肠。”

除了粪便潜血、肠镜外,现在还有更为便捷的粪便DNA检测。美国USPSTF新肠癌筛查指南已将这三种方法收录,并建议50岁以上的人每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每3年做一次粪便DNA检测,每10年做一次肠镜。粪便DNA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优于大便潜血,20-30g大便就可检测发现大肠内是否有腺瘤或大肠癌。但是,粪便DNA检测不能完全取代肠镜,如果检出阳性,还必须要通过肠镜进行确诊和干预。

便秘、痔疮、肛裂与大肠癌没多大关系,慢性肠炎要小心

便秘高发于白领人群中,其发生主要有几个原因。王磊称,一是进食太少,肠活动受影响,或吃得太精,摄入的膳食纤维太少,需要若干天的粪便量才能达到刺激排便的程度;二是活动太少;三是熬夜、失眠、疲惫时肠道功能受到影响。便秘主要对人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大,不干预可能便秘时间越来越长,由两三天排一次便,到一周甚至更长期没有便意,容易导致腹胀、长痔疮等不适。而肠道对代谢毒素的吸收,对人体健康也是不利的,还有的人可因排便困难引发脑中风、失眠等。“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大肠癌与便秘完全不同,目前尚没有证据证明便秘与肠癌有相关性。”王磊表示。

此外,肛门周围的常见病痔疮、肛周脓肿、肛管破损等,它们与大肠癌的关系也不同。痔疮与肛管癌、结直肠癌关系不明显;肛周脓肿与便秘有一定关系,腹泻也可以导致肛周脓肿、肛瘘,肛周若长期感染,可能增加肛管癌和结直肠癌的风险,但发生率不高;肛管破损若没有及时愈合,形成慢性肛裂,会导致排便痛而不敢排便,大便会更硬,需用力排便,容易引发肛垫下垂形成痔疮,但也与大肠癌没多大关系。

但是,结直肠癌与肠道炎症相关。有慢性肠炎的人,应尽快接受彻底治疗。“慢性肠炎表现包括排便习惯改变,次数增多,排黏、脓便等表现,另外,溃疡性结肠炎与大肠癌相关性较高,也是需要特别注意的。”父母、兄弟姐妹中三人有结直肠癌的家族史的人是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

网友重口味问题快问快答:

网友:我跟朋友打了个赌,他说浮起来的便便不健康,我说这个说法没道理,便便浮起来还是沉下去代表健康与否吗?

王磊:大便浮起来还是沉下去是密度不同导致的,进食纤维素多的,大便多数是浮起来;进食蛋白质多的,一般粪便密度大会沉下去,不存在代表健康不健康的问题。

网友:有的医生说拉完大便,不要马上冲掉,要看一看,到底看什么?

王磊:大便是人体排泄物,它的气味、频次、形状可以反映我们肠道健康状况。肠道菌群微环境不健康如肠炎患者的大便气味难闻,蛋白质摄入偏多、吃了不新鲜的食物,大便也会恶臭;若大便有黏液,提示肠道有炎症;大便次数提示肠道功能、疾病,一般每日2-3次或2天1次大便都是正常的;颜色改变如黑便,不是正常的黄色,可能有消化道出血;成条又软的香蕉形大便最健康,前段硬一点、后段软一些的大便也正常,但若大便质地很硬甚至是羊粪状也不太健康;肠蠕动太快或毒素刺激导致肠收缩太快,出现大便频次过多或水样便、腹泻,也是不健康的表现。

专家简介:

王磊,教授,主任医师,结直肠外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医院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及临床研究中心主任,副院长。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医师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胃肠外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在医院胃肠外科、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医院工作20余年,熟练掌握常见、疑难结直肠及胃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结直肠肿瘤、放射性肠炎、炎症性肠病、及肛门良恶性疾病的处理。

出诊时间:周五上午

特需门诊:周二上午

新快报记者梁瑜通讯员简文杨

梁瑜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哪家好
中科让您寒假告别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z/3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