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分布于结肠和直肠的各个部位,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病理显微镜下分成炎性或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管状绒毛腺瘤、绒毛状腺瘤等类型。
肠息肉主要表现为便血,出血量可大可小,一旦便血一定要做肠镜检查明确病因;多数息肉是因腹泻、便秘等症状就诊查肠镜检查时附带被发现。
肠镜是最主要的息肉检出手段,但也容易漏诊,漏检率达到20-30%,采用无痛肠镜、高质量的肠道准备、肠镜检查时仔细退镜仔细观察大于6-8分钟能减少漏检率,一次肠镜检查不代表没有息肉,需要定期复查。
息肉生长缓慢,但长到一定的时候可能会转变为结肠恶性肿瘤,特别是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是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前期病变,因此,一旦被检出息肉医生会告知你最好择期在肠镜下切除息肉。这项治疗也是目前预防结(直)肠癌的最有效手段。
目前的内镜技术发展,已经使切除息肉成为非常简便、安全、有效的微创操作。下面让我们通过肠镜下照片(医院肠镜室提供)来了解一下息肉切除的几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息肉,并将其暴露于视野正中。
步骤二:通过肠镜上的孔道插入特殊器械(电圈套器),并在息肉旁伸出钢丝圈。
步骤三:将钢丝圈套住息肉,并于息肉根部收紧钢丝圈(这可需要一定的小技巧哦!)。
步骤四:轻轻向肠腔内提起息肉,使钢丝圈尽量远离肠壁黏膜。
步骤五:在钢丝圈上脉冲式通高频电进行电灼烧,直至息肉根部被切断,息肉脱落。
步骤六:为防止创面迟发性出血,可以使用金属夹子夹闭创面。本图为夹子在创面旁打开。
步骤七:金属夹子于创面处夹闭。
至此,肠镜下切除息肉的操作完成。脱落的息肉需取出体外进行病理切片检查。
转发是一种爱心,分享是一种美德!
看/肛/肠/病/到/西/大/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