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提问肠镜报告上的结肠多发息肉是什

新闻

人文

科普

服务

息肉,是一个形态学名词,泛指一切空腔脏器向腔内突出或隆起的病变。肠道息肉有多种多样,从肉眼上来看同样是一个息肉,实质上确是不同的疾病,不同性质的息肉,预后和处理也截然不同。从形态学上可分为有蒂与广基两种;在数目上又有单发与多发两类。

腺瘤是息肉中最常见的一种组织学类型,腺瘤在细分为三类:

1、管状腺瘤,这是大肠腺瘤中最常见的一种,腺瘤大小不一,从几毫米至几厘米,一般腺体越大,癌变的几率越大。

、绒毛状腺瘤,又称乳头状腺瘤,这是一种癌变倾向极大的腺瘤,一般癌变几率为40%,故被认为是一种癌前病变。其发病率仅为管状腺瘤的1/10。绒毛状腺瘤本身很少多发性,但绒毛状腺瘤与管状腺瘤同时存在,从而成为多发性腺瘤。

、混合型腺瘤,又称管状绒毛状腺瘤,组织学上兼具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的特征,恶变率也就居于两者之间。

曾经在门诊上遇到过这样一个病人,主要以腹痛及便血入院的,做纤维结肠镜检查发现直肠、结肠多发息肉,分布较分散,部分是带蒂的,一部分是广基的,大的直径1CM,考虑内镜下切除困难,经讨论选择腹腔镜下探查-经腹作局部切除。术中探查直肠及结肠所见息肉如内镜描述一致,予行局部肿瘤切除。

当时主任多了个心眼,所见大肠息肉还未大到引起肠梗阻,如未堵塞肠腔一般不会引起腹痛,因此不排除小肠病变,随即探查小肠。果不其然,小肠有多段发生轻微套叠,并且每个套叠的位置远端都发现肠腔内有一个肿瘤,这才豁然开朗,引起腹痛的征结找到了,手术很顺利,术后患者很快就康复出院了。术后病检示小肠、大肠多发管状绒毛状腺瘤。

另外需要提到的是,以多见长的,非“家族性腺瘤息肉病”莫属,其以“腺瘤数目多”为一大特点,一般在个以上,可多达个以上,可想而知内镜下的场面是何等壮观。

结直肠癌/家族性结肠息肉病真的和遗传“有缘”

除了颜值,父母遗传给你的可能还有这种重症!

结肠息肉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饮食习惯:经常食用肉类食品,少吃植物纤维的发生息肉的概率高。

年龄:年龄越大发生息肉的概率越高,多见于40岁以上,成年男性多于女性。

遗传因素:某些多发信息肉与等位基因发生突变有关。

感染因素:机体免疫力下降,一些腺瘤性息肉与病毒感染有关。

部分病人可有便血、腹痛、腹泻等临床表现,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且多为鲜红色。如果继发炎症感染,可伴有多量的黏液或粘液性血便,还有里急后重感,便秘大便次数增多。

诊断有结肠息肉的朋友建议做肠内镜检查并做病理切片,确定是良性还是恶性。根据病理检查结果,确定如何做手术治疗。

查阅往期内容|消化科纪实

Admin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十二年致力公益事业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在那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z/4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