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A-Dong李大爷今年77岁,在最近的一次老年人体检时发现癌胚抗原有点高,诊断报告中写着“消化道肿瘤待排”。
这下,李大爷和子女们有点担心了,会不会得了肠癌呢?因为去年李大爷曾经出现过一次便血。于医院的李大爷在子女的陪同下做了一次胃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结果倒没有什么大的问题,但肠镜查出来果然发现结肠有一颗0.8cm的息肉,医生当时在肠镜下就将息肉给摘除了。
最终,病理报告出来是“管状腺瘤,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这下李大爷和子女们总算放心,庆幸做了胃肠镜。肠镜发现息肉的人并不少见,家属的疑问也很多,比如,什么是肠息肉?下一步就是肠癌?发现息肉怎么办?怎么预防大肠癌?
接下来我们就来说一说。
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是从肠黏膜表面突起到肠腔的隆起状赘生物,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是结肠发病率最高的良性肿瘤。
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大肠是息肉的高发部位,由于很少引起不适症状,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
息肉比较大的时候可能会有腹部隐痛不适症状,位置越靠近肛门越有可能出现黏液便或大便带血等。
中晚期的病人常出现大便带血、大便习惯改变或者腹痛、便秘等症状。
如何发现肠息肉?
肠息肉的诊断主要依靠肠镜检查。如果反复出现大便形状改变、腹泻、便秘甚至大便带血,或者大便化验时发现隐血试验阳性,医院做进一步检查,排除肠息肉的可能。
直系亲属中发现有肠息肉的,家里成员也要引起重视,有必要去做一次肠镜检查。
肠息肉会癌变吗?
大肠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分为五大类,即腺瘤性息肉、化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及其他息肉等,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性肿瘤性息肉,是一种大肠癌癌前病变。
所以,当发现大肠内有腺瘤时,就应进行治疗,摘除腺瘤并进行病理学检查,在良性腺瘤阶段予以摘除,以防大肠癌。
有文献报道,95%以上的大肠癌是由腺瘤癌变而来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腺瘤都会癌变,而且大肠癌也不是突然发生的疾病,它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从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1~2年时间。在息肉和不典型增生阶段,患者大多没有症状,需要靠定期的结肠镜检查来及时发现,并给予恰当的治疗,一旦发展到便血或肠梗阻症状,大多已属晚期。
发现息肉怎么办?
如果通过肠镜检查发现了息肉,一般小的息肉可在肠镜检查时一并切除,肠镜直视下行息肉的圈套摘除、电凝切除、粘膜下切除。但大的息肉(超过2cm)或者怀疑癌变的息肉(基底宽)会转到外科手术切除。切下的息肉还要送病理活检,确认其有无癌变,为后期的随访复查时间作出必要依据。
如果检查发现有肠息肉,以及家中有患大肠癌的直系亲属,比如父母中一方患有大肠癌,那么子女满40医院做一次肠镜检查。
如果家中无大肠癌史,也建议50岁以后做一次肠镜检查。
如何预防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具体包括:
1.多吃蔬果少吃肉。每天至少摄入5种以上的蔬菜和水果,选择不含糖的纯谷物制品,减少红肉(猪肉、牛肉、羊肉等)摄入,尤其是肥肉,尽量选择有助于控制体重的食物。
饮食小贴士1)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素的食物,如魔芋、大豆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藻类等;
2)补充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新鲜蔬菜和水果;
3)适量食用核桃、花生、奶制品、海产品等,以补充维生素E;
4)注意摄取富含微量元素硒的食物,比如麦芽、鱼类、蘑菇等。
2.积极防治肠道疾病。预防各种息肉、慢性肠炎(包括溃疡性结肠炎)、血吸虫病、慢性痢疾等,对于肠道息肉更应及早处理。另外,应积极治疗习惯性便秘,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3.维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平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跳广场舞、骑自行车等,更要避免长期久坐。一定要把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
4.定期检查。对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如40岁以上男性,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患者,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慢性血吸虫病患者及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应定期检查,警惕大肠癌的信号及早期症状,如大便习惯改变,腹泻、便秘交替,大便带血或黑便,大便形状变扁变细等。
参考文献
1.李海萍,胡佳慧.内镜下肠息肉切除术的护理研究进展.中国继续医学教育,,10(35).
2.张向辉,刘冰熔.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技术研究进展.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4(12).
3.林斌,邢周雄,余璐,等.高脂血症与结直肠息肉相关性的临床分析.中华消化杂志,,34(1).
图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北京白癜风专业医院白癜风能根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