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真实的病例,
从确诊到去世,
仅一年零三个月,
去世时年仅37岁,
儿子还在读小学……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拒绝做胃肠镜,
一年后去世去世时年仅37岁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我国26.4%的肿瘤与消化道有关
30岁以后一定要做个胃肠镜
“千万不要抗拒胃肠镜检查,30岁以后无论有没有症状,有没有家族史都应该做一个胃肠镜。”医院执行院长陈毅鹏博士说,“我自己就有做胃肠镜的习惯,除了常规的胃肠镜,我还做过小肠镜。今年七八月,我计划再全面做一次。”
陈院长之所以强烈推荐做胃肠镜是因为,我国是个消化道肿瘤高发的国家,而定期做胃肠镜是降低消化道肿瘤发病率、死亡率的有效途径。
三张图看明白
由图可见,不论是男性还是女性,进入30岁后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呈直线上升,80岁时达到高峰。
胃肠镜推荐做无痛
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
食管癌
1.吸烟者。
2.喜欢吃烫的食物者。
3.明确家族史。
4.食管癌前病变:Barrett食管、食管粘膜白斑、食管息肉。
胃癌
1.中重度萎缩性胃炎。
2.异型增生(轻、中、重)。
3.中、重度肠化生。
4.慢性胃溃疡。
5.胃息肉(腺瘤性)。
6.良性疾病术后残胃(术后10年)。
7.胃癌术后残胃(术后6-12月)。
8.明确家族史。
9.胃黏膜巨大皱褶征。
筛查建议
1.高危人群,每年检查一次无痛胃镜。
2.30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先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如不符合高危人群的条件,则可延长胃镜检查时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结直肠癌
1.有两周以上肛肠症状(大便习惯改变,如慢性便秘、慢性腹泻等;大便形状改变,如大便变细;大便性质改变,如黏液血便等;腹部固定部位疼痛)的人群。
2.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
3.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4.大肠腺瘤治疗后的人群。
5.大肠癌手术后的人群。
6.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HNPCC)家族史的20岁以上直系亲属。
筛查建议
1.30岁以上无症状筛检对象,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正常,每三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如发现腺瘤性息肉,则次年再复查一次结肠镜,如正常,则每三年接受一次结肠镜检查。
2.年龄大于20岁的FAP和HNPCC家族成员,当家族中先发病例基因突变明确时,建议行基因突变检测,阳性者每1-2年进行一次结肠镜检查。如基因突变检测阴性,则按照30岁以上个体进行筛查。
消化道肿瘤的预防建议
预防消化道肿瘤,
除了定期做胃肠镜,
日常生活饮食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
食管癌和胃癌的预防建议
1.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饮食结构,尤其是避免腌渍食物和霉变食物摄入,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2.定期体检,发现癌前病变并及时处理。
3.戒烟戒酒,不暴饮暴食和进食过烫的食物。
4.少喝或不喝烈性酒。
5.积极防控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癌一级致癌因子)。
结直肠癌的预防建议
1.运动可有效减少肿瘤发生,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适当膳食补充剂,如ω-3,钙剂。
4.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可能对预防肠癌有效,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既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又预防肠癌发生。
5.戒烟戒酒,避免烟酒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内容来源:钱江晚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