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肠科普结肠癌会发出的5大信号

结肠癌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多发于40-50岁。结肠癌特异性症状不明显,发生、发展隐秘,通常难以察觉,严重时侵犯周边或远处组织。但早期结肠癌治愈率较高,所以能够在早期身体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时就发现疾病至关重要。那么结肠癌向我们发出了哪些信号呢?

大便异常改变

结肠癌大便的异常改变通常表现为便秘或腹泻,便秘是由于结肠癌的肿块造成的肠道局部狭窄,粪便难以排出。而当肿瘤及其分泌物刺激肠管,导致肠道发生局部浸润、糜烂、溃疡时,患者就会出现腹泻,一些人还会伴随矢气增多、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长期慢性腹泻不仅会造成脱水、营养不良,还可能是肠道癌症重要的早期信号。如果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数周的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发生,则需要格外警惕结肠癌。

腹痛、腹胀等消化道激惹表现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腹痛的经历,能够引起腹痛的疾病也很多。结肠癌引起的腹痛表现为腹部隐痛、右侧有腹饱胀感,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多于进食一段时间后、或排便前加重,有些患者还伴有食欲不振、大便型状改变等。

便血

绝大多数情况下,便血多见于痔疮。痔疮出现便血是由于排便运动造成脆弱的直肠末梢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这种血的颜色较为鲜艳,可附于粪便表面,或便后点滴而下,若伴排便时、便后肛门剧烈疼痛,也考虑肛裂可能,但不能排除结直肠肿瘤的可能。

持续性便意

有些人在排便后仍有不尽感,或持续、反复出现便意却没有真正排便,这也是个结肠癌的向你发出的重要信号。当肿瘤组织阻滞肠道,导致肠道无法排空时,滞留在肠道中的粪便就会持续刺激肠道,使人持续产生便意。

体重无诱因明显下降

体重下降对于减肥人士来说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体重出现无诱因的明显下降,就需要警惕是否有糖尿病、甲亢甚至恶性肿瘤的可能。恶性肿瘤的生长会消耗身体的大量营养,因此许多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诸多消耗性疾病的症状。

不论以上症状是否由于结直肠癌症直接或间接引起,但是这些症状反复或持续出现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重要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肠镜、肿瘤标记物筛查等相关检查。

结肠癌虽然可怕,但是早期发现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早期治疗对该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是有极大好处的。退一步而言,即便并非结肠癌,而是结肠炎症、肠息肉等疾病,能够在发现后得到有效、积极的治疗,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也是预防了结肠癌的发生。

但需要强调的是,结肠癌发生的具体表现与癌肿部位、病理类型及病程长短都有密切关系,该疾病的发生、发展都较为隐匿,并非所有的结肠癌都会出现以上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最保险的结肠癌预防方法,就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肠道检查,尤其是对于早期结肠癌手术术后,结肠癌家族史,结肠炎、肠息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更加需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z/77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