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一个ldquo癌rdquo

病从口入

俗话说,病从口入。其实,有些癌症的发生的确和饮食习惯、饮食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们就3个“吃”出来的癌症,和读者解析其发病原因,并告诉大家早期发现的“利器”,达到更好的预后效果。

-癌症种类:大肠癌

-致病基因:红肉进食过多

-应对策略:早期筛查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是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上升最快的肿瘤之一,在经济发达的城市,大肠癌的发病率日益上升,这与我们当下的饮食过剩、红肉进食过多有着密切的关系。

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如长期喜欢进食红色的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的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将大大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对于偏好红肉的朋友,应该逐步逐量地减少红肉的摄入量,多吃各种新鲜蔬菜,特别是豆角类的蔬菜,加大含钾高的果胶类水果诸如香蕉的摄入比例,这些都有利于抑制致癌物质在体内的停留和形成,高纤维食物的摄入又能加速肠的运动,减少致癌物对肠壁的损害。饮食习惯的改变将能极大地降低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同时,早期的筛查也将更早更有效地发现癌变,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机会。其中肠镜是大肠癌筛查最为有效的一把利器。

对于家里有直系亲属曾患过结直肠癌的人群,建议40岁开始体检时就进行肠镜检查。如果肠镜检查没有发现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癌前病变,以后每3到5年重复一次肠镜检查即可,并不需要每年体检时都做肠镜检查。

-癌症种类:胃癌

-致病基因:幽门螺杆菌

-应对方略:抓住“蛛丝马迹”

全世界胃癌高发的主要地方在亚洲,中国的发病率也非常高,占了全世界的40%左右。

其实,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胃癌的患者都是一些慢性胃炎患者,他们存在三餐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和腌制熏烤类的食物等情况。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我们中国人的饮食文化有着一定关系,因为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唾液传播的。因此,建议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这样能够可以更好地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一旦在检验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话,一定要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扫清导致癌变的“祸根”。

目前,西方胃癌治疗后5年生存率要远高于中国,这就要求我们在改变饮食习惯的同时,增加对胃部普查的意识。

由于大部分早期胃癌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然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提醒我们,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如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比如食欲减退等早期胃癌信号,应该早一点去进行胃镜检查,这样早期发现,将会带来很好的预后效果。

-癌症种类:食管癌

-致病基因:饮食过烫

-应对策略:改变饮食习惯

食道癌的发生与亚硝胺慢性刺激、饮食过烫、粮食和蔬菜中的微量元素缺少有关。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进食过烫与食道癌的发生有着更为密切的关系。

由于人的食道壁是由黏膜组成的,十分柔嫩,只能接受50℃~60℃的温度,超越这个温度,食道的黏膜就会被烫伤。若常吃过烫的食品,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构成严重损伤,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以至癌变。

要想远离食管癌,管住自己的嘴是极为有效的办法。这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烫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酸菜,不吃发酵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对营养素、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叶酸的摄入。

来源:人卫健康

版权或知识产权归原创者所有。除非无法确认,“医院”都会标明作者及出处。本平台选用仅用于科普,不作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我们会立即删除并表示歉意,谢谢您。

阅读原文直接进入预约挂号平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jcrzz/7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