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作为我国排名前三的恶性肿瘤,每年夺走了近30万人的生命。其中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大多数的大肠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属于中晚期,就算是进行手术根治,其5年的生存率也只有40%。
后悔不已
看到这个结果,很多人都觉得大肠癌太可怕了。但是殊不知,大肠癌的形成是十分缓慢的,多数都是有腺瘤性息肉逐渐演变而来,一般需要5-15年的时间才能形成。但凡我们在这个期间发现了早期的病变,及时切除治疗,那么就不会出现到中晚期的大肠癌。
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大肠癌都是可以预防的。
说到这里,很多人可能不信,下面我们分享一个教科书级的病例:
今年66岁的裴先生(化名),在6年前时,因为多年的便秘,时常憋得难受,经常性出现腹痛,医院进行检查。经过医生劝说,裴先生当时接受了肠镜检查,结果是肠息肉。
当时医生就进行了活检,好在结果是良性的。
肠息肉
由于息肉很小,当时医生就为裴先生提供了两种治疗方案:一是定期复查;二是直接在内镜下进行切除。尽管切除了但是后期还是要定期复查。
裴先生心想:既然都要复查,那还切它干什么,人还要受罪,索性不切了,能省点就省点吧。
过了一年,裴先生想起医嘱,就医院复查。
复查结果显示,裴先生的息肉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医生再次提出,要么定期复查,要么是直接切除。
这一次裴先生再次选择了定期复查。
可是,裴先生认为一年多了息肉都没有什么变化,应该是没什么事。于是他并没有按照医嘱进行定期一年一查,一晃5年就过去了。
在年9月份时,裴先生在无任何诱因的情况下,出现了腹痛的情况。当时以为是胃肠炎,到了药房拿了药,吃了一个礼拜还不见好转。
医院进行肠镜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的那一刻,裴先生傻眼了:报告单上赫然写着:直肠癌。
肠癌病理
此时的裴先生犹如五雷轰顶,想起之前医生对自己的嘱托,他懊悔不已。
医生告诉裴先生,如果当时按照医生的建议直接进行内镜下切除,要么是定期复查,那么完全可以防止悲剧发生。
而裴先生的经历,简直就是教科书级的病例:他为了省钱省事,在6年的时间内,硬生生地把一枚不起眼的腺瘤性息肉给“熬”成了直肠癌。
真可谓是开弓没有回头箭,天下没有后悔药,悔之莫及。
我们把裴先生前后三次的检查报告调出来,可以看到,他的腺瘤性息肉进展到直肠癌,和教科书是一模一样:
年4月10日肠镜:距离直肠约2cm处可见直径1.0X2.0cm大小的无蒂隆起。病理结果为直肠腺瘤性息肉。
场景检查
年3月17日复查肠镜:距离直肠约2cm处可见直径1.0X2.0cm大小的无蒂隆起。病理结果为腺瘤性直肠息肉。
也就是说,前后两次复查间隔一年,息肉基本没有变化。
从这时开始,裴先生停止复查,过了5年,第三次肠镜:
年9月1日肠镜:距离直肠2cm处可见直径为4X5cm占位性病变,质脆易出血,粘膜下血管纹理模糊。病理结果为直肠癌。
从裴先生发现直肠息肉到确诊直肠癌,前前后后6年时间,裴先生就从最开始的侥幸到现在的崩溃后悔。
其实,大多数的结直肠癌都是息肉惹的祸,发展十分缓慢,如果在这个时候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发现并切除它,就可以完全阻止它的癌变进程。
肠癌进程
因此,在临床上也有人称大肠癌为“傻子癌”。
很多时候,消化科医生面对腹痛腹泻、无故消瘦、大便习惯改变、大便带血的患者都十分积极地建议进行肠镜检查,但是能够接受者是寥寥无几。但是每当看到像裴先生这样的病例时,大多数人也会唏嘘不已。
肠癌的高发年龄是55岁以后,但是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大,现在肠癌的发病年龄逐渐年轻化,所以现在医生建议40岁以上人群就应该进行常规的肠镜检查。
根据《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中提出,建议以下人群建议立即进行肠镜检查:
1、无论男女,年龄在40岁以上;
2、长期抽烟喝酒的人群;
3、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患者或直系亲属有肠腺瘤息肉病史的;
4、胆囊切除病史或阑尾炎切除病史的人群;
5、长期久坐缺少运动,高脂肪饮食,高盐饮食等;
6、长期便秘腹泻交替、无故消瘦、排便习惯改变、不明原因出现便血者;
7、曾有炎症性肠病,例如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家族性息肉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