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设备:ERBED+APC2消化内镜电外科工作站
ERBE消化内镜氩气电极:
ERBE氩气刀的特点及优势
1、氩离子凝固术是一种新型可控制的非接触性电凝技术。氩离子凝固器的工作原理为高频输出电流经电极末端2~10mm处的氩气离子化,通过氩气的离子化将能量导向靶组织表面,产生高温凝固起到止血和治疗效果。APC装置就是利用此工作原理产生效应。其具有非接触性、轴向传导、侧向传导、自动导向和对深部组织损害较小等特点。
2、氩离子凝固的深度与设置功率大小、氩气的流量、作用的时间以及探头与靶组织的距离有关。内镜下氩气刀最大的优点是凝固深度的自限性,APC穿透深度仅1~3mm,一般不超过3mm,正常操作不会出现消化道穿孔,同时操作时无须接触组织,不产生粘连,无炭化,利于组织修复。
3、APC对胃肠道息肉的治疗价值主要体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对扁平、宽基息肉,尤其为多发息肉,不能或不易行圈套切除效果更佳,因其凝固深度自限性,氩离子束可以自动导向靶组织表面,不需要考虑穿孔及出血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对采用圈套切除的息肉,对蒂留置过长或由于电凝不佳断端出血时,APC也可作为首选治疗方法。
操作方法
1、术前准备
患者准备:(1)了解病史,注意有无治疗禁忌证。(2)术前常规检查血常规、血型、凝血三项,高龄、心肺功能异常等患者需做心电图检查。不能耐受者,可选择静脉麻醉药物进行无痛检查。(3)可按胃肠镜检查准备胃肠道。器械准备:(1)准备器械:使用设备为德国ERBE公司生产的内镜用D+APC2系统,APC探头直径2.3mm,长2.2m,此管可以通过内镜的钳道。氩气通过离子化传导由钨丝电极产生高频电能,继而能量被传导至组织而产生凝固效应。及胃镜和肠镜(2)连接电源,检查各种连接线路随后开机,设定氩气流量为0.8--1.2L/min,功率设定为35W,氩气电极连接高频电凝器。使用前调试氩气刀效果,连接电弧测试器,激活脚踏,每次1~3s,见蓝红色火光,说明氩气喷管正常可以使用。
2、操作过程
电子内镜直达病变部位,在内镜直视下,观察病灶,选择合适的角度,充分换气后,经内镜活检孔道插入氩离子凝固导管,导管伸出内镜头端至少2~3cm,在病灶上方3~5mm,每次1~3s的时间施以氩离子凝固治疗。氩离子凝固治疗次数视病灶大小、质地情况而定,一般以内镜下整个病灶灼除为止。氩离子凝固治疗时,病灶周边黏膜初始发生肿胀,继而因蒸发而发生萎缩和塌陷现象,术中应抽吸胃肠道内烟雾,以免影响视野和引起胃肠胀气,治疗后病灶表面泛白、泛黄,甚至出现黝黑样变。对于细蒂、粗蒂大息肉则先行圈套器切除,使用智能电切控制系统ICC高频电刀进行切割,内镜电凝切除时切缘发生渗血或涌血情况发生时,再导入氩离子凝固导管,进行有效的止血治疗。
3、术后处理
术后仔细观察病灶是否处理干净,局部黏膜肿胀情况,有无黏膜下气肿、渗血及其他异常情况,抽尽气体后退镜。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术后处理,术后常规卧床休息24h,禁食1~2餐,密切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并及时处理。上消化道息肉术后可应用黏膜保护剂或抑酸药,结肠直肠息肉1周内保持大便通畅,忌粗糙及刺激性食物。如治疗创面大或治疗点多,术后需卧床休息48~72h,禁食1~2d,给予补液及对症治疗。1周内禁止剧烈活动,控制饮食量,防止便秘增加腹压,使焦痂过早脱落出血,对所有患者建议6~12个月复查内镜。
注意事项
鉴于腺瘤性息肉易于癌变,并且切除腺瘤能够预防和减少胃肠道癌的发生,主张胃肠道息肉一旦发现,原则上均应切除,因此,胃肠道息肉必须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内镜下氩气刀切除息肉快捷、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好。应用APC治疗胃肠道息肉的注意事项主要有:(1)治疗时,氩离子凝固器导管应在病灶上方3~5mm处,无须与病灶接触,否则可因与治疗靶组织发生粘连,增加出血危险。(2)对扁平广基大息肉每次喷凝时间一般不长于5s,尤其不宜连续在同一部位多次发生喷凝,以免损伤过大,增加穿孔的危险,尤其是结肠扁平宽基息肉。(3)在治疗时避免探头直接用力抵触靶组织表面,引起黏膜下气泡。(4)操作时APC导管至少伸出内镜活检孔道前端2~3cm,以免治疗时损伤内镜摄像头。(5)操作过程中,使导管与内镜孔道的正常弯曲相一致,以免损伤导管。(6)治疗前,应先排尽导管内空气,治疗过程中,应充分抽气、换气,保持术野清晰,治疗后,应抽尽胃肠道气体,以免引起胃肠胀气。
在路上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