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人们越来越注重体检,与此同时,各种“结节”、“息肉”、“囊肿”、“增生”等检查结果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体检报告上。很多朋友看到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就开始惴惴不安,担心是癌症,即便不是癌症也担心会发展成癌症。有的朋友也在手术还是不手术之间纠结。那么,这些“异样”的检查结果是不是癌、会不会发展成癌、要不要治呢?
谢迪
副主任医师,医院北院消化内科责任主治医。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曾于北京医院、首都医院进修学习。现任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常务委员、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传染病分会委员、省中西医结合第五届消化专业分会委员、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专业委员会委员。擅长中西结合治疗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胆囊炎、肝硬化、脂肪肝、胰腺炎、结肠炎等消化内科的常见病及多发病。12月18日,谢迪医生在交通广播《鹤城大医生》节目中,为听众普及肠息肉的危害及肠镜的必要性。总的来说并不是每个息肉都会癌变
1.短期内生长迅速的息肉应警惕其癌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应将其当作恶性来看待;
2.组织学属于腺瘤型的息肉易癌变,属炎症型的则恶变较少;
3.体积较小、带蒂的息肉,多属于良性,且不易癌变,你不必紧张害怕。但宽基广蒂的息肉常难平安,容易癌变。
4.某些有遗传倾向的息肉,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容易癌变;
5.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增加,如一个息肉的癌变率为1%,那么生长了个息肉,癌变可能就接近%。
肠道的息肉在临床上非常多见。
高发人群:
1.有息肉家族史;
2.胃肠道肿瘤家族史;
3.40岁以上人群;
4.平时饮食生活习惯不是很规律。
结直肠息肉:分清炎性还是腺瘤性
部分肠息肉易癌变,应该及时治疗。肠息肉有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种,前者为良性,后者则容易发生癌变,若不经过治疗,在50岁前发生癌变的几率非常大。医生提醒,一旦发现肠息肉,不可等闲视之,要弄清肠息肉的性质,特别是腺瘤性息肉,一定要及时通过手术切除。
大肠癌需要做肠镜检查吗?答案是肯定的。基本上,所有消化系统的疾病都需要做肠镜检查,因为肠镜检查的作用是其他检查所不能代替的。
大肠癌做肠镜检查的必要性由于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复杂,其发病还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长期吃高脂肪或及油炸食品、高动物蛋白、低纤维饮食习惯,年龄大于50岁的人,是息肉、肠癌好发人群。“无症状”是大肠癌的隐身衣,早期不易引起人们的警惕,便血症状又与痔疮有些相似,很容易被忽略。因此,筛查和早诊早治是预防大肠癌的最主要方法。建议从50岁开始每年大便隐血检查,若有阳性结果再做一次肠镜。若肠镜没有阳性发现,则5-10年做一次肠镜即可,这样可以经济有效地尽早发现有癌变倾向的大肠腺瘤。大肠癌不可怕,就怕您不了解:再好的手术技巧也比不上肿瘤的早期发现,再好的早期诊断技术也比不上科学的健康意识。医院北院消化科:~
谢医生出诊时间:
周三周四(上午)
周日(全天)
整理制作/齐齐哈尔交通广播予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