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癌是一种典型的“富贵病”,与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方式有关。
如果出现如下五大“信号”(其中包括大便的一些异常),就要考虑大肠癌的可能性。
大便习惯改变
早期可出现腹泻、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替。也有些人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便意频繁,里急后重。此外,大便也会出现变形、变细等表现。
便血
便血原因主要为肿瘤破溃所致,便血色暗红,排粘液便,或者腥臭的脓血便。
贫血
肿瘤生长需要大量血液供应,所以随着肿瘤的逐渐增长,病人可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另外,便血也可导致贫血。
腹痛腹胀不适
肿瘤持续增长,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胀痛不适。
腹部肿块
右侧结肠在解剖上具有腔大、壁薄的特点,肠腔内容物多为液状,肿瘤可以向肠腔内生长,60%~70%的中后期病人可于右侧中腹部触及质硬肿块,这是右侧结肠癌的一个征象。
肠癌早期几乎没有症状,有的可能只是腹部不适或者腹胀,这也是很多人并不在意的原因。
还有的患者因为出现便血症状而误以为是痔疮,结果耽误了治疗。目前我国肠癌患者人数逐年上升,每年超过37万新发病例,死亡病例超过19万,也就是说大约每3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肠癌。家族性结肠息肉易发展成结直肠癌,如果父母患有因上述疾病导致的结直肠癌,其子女患上同类癌症的可能性高达50%
建议大家应重视肠癌的筛查,健康人群45岁以上应每年做便潜血的检查。
我国大肠癌的平均发病年龄在五十岁左右,并有提前趋势。因此,预防肠癌,至关重要。
预防建议
1.坚持体育锻炼,避免肥胖。
2.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避免高脂高蛋白饮食。
3.老年人可尝试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可能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和肠癌发生的风险,具体使用须咨询医生。
4.戒烟,避免其对消化道的长期毒性和炎性刺激。
5.减少脂肪类食物的摄入(包括动物油和植物油),以鱼、禽、瘦肉、低脂奶制品代替动物油过多的肉食,以煮、蒸食物代替油炸食品。
6.增加绿色叶类和根类蔬菜、水果的摄入。
7.多吃淀粉和纤维多的食物。
8.保持适当的体重。
9.每天的食盐摄入低于5克。
10.多吃新鲜食物,少吃腌熏食物,不吃发霉食品。少喝酒精饮料。
再次提醒:如果出现便血、肛门疼痛、肿物脱出、便秘等高危症状,尤其是35岁以上人群,请务必重视早期筛查,医院做个检查。
来源:胃肠外科王少娟
编辑:韩非
审核:张朝清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