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自然资源部发布继续执行标准计划项目清单多项涉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印发;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召开;国内首艘自主航行系统实验船在青岛亮相试水;《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发布;我国首制南极磷虾船“深蓝”号在广州下水……一周过去了,海洋行业发生了哪些大事?海洋网《一周海洋大事件》栏目和您一起梳理、回顾。
国内新闻
◆生态环境部:组建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加强海域环境监管
5月17日,生态环境部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各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座谈会,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组建,切实加强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出席会议并讲话。
◆自然资源部发布继续执行标准计划项目清单多项涉海
日前,为提升自然资源部标准化工作的科学性和协调性,强化标准计划项目执行质量,按照部领导要求和前期工作部署,科技发展司对继续执行的标准计划项目进行全面梳理和研究,形成继续执行标准计划项目清单,其中多项涉海。
◆全国政协召开涉海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
5月7日,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召开“建设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及海洋经济合作示范区”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据了解,在年全国政协审议通过的40件重点提案中,有7件以举行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的方式进行督办。
◆年将有多少个台风影响南海?南海海洋灾害预测发布
日前,南海预报中心发布年南海海洋灾害初步预测结果,包含热带气旋、海浪、风暴潮、赤潮4个方面。预计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海域共有22个~25个台风生成,全年影响南海的台风总数为8个~10个。
◆我国西部9个省份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
重庆、广西、贵州、甘肃、青海、新疆、云南、宁夏、陕西9个西部省份5月16日在重庆签署合作共建“陆海新通道”协议,标志着陕西省正式加入“陆海新通道”共建合作机制,“陆海新通道”合作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助推我国加快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对外开放格局。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印发将加强海洋环境资源保护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实施方案》,要求划定海洋生物资源保护线和围填海控制线,严格自然生态空间用途管制,同时提出要推动形成陆海统筹保护发展新格局,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
◆《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获批建成国家深海海洋产业新区
近日,海南省政府批复,原则同意《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总体规划(-)》,要求三亚依托崖州湾地理区位优势,把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全面建成国家深海海洋产业新区,深海科技城深海创新中心,南繁科技城农业硅谷、国际种业中心、大学城产学研聚集地。
◆浙江发布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方案
近日,浙江省自然资源厅、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浙江省加强滨海湿地保护严格管控围填海实施方案》,加快处理围填海历史遗留问题,严管严控新增围填海,严守海洋生态红线。
◆天津涉海项目将瞄准产业升级和基础设施
日前,天津市发展改革委等9部门联合印发《年重点建设、重点前期和重点储备项目安排意见的通知》,其中重点建设项目名单中包括几十个涉海项目。这些重点涉海项目的建成将极大提高相关海洋产业发展,进而推动天津乃至渤海区域海洋经济发展。
◆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5月16日18时58分,随着一孔重吨、长32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箱梁精准落在中铁上海工程局承建的福厦高铁泉州境内陈芹大桥12号和13号桥墩上,标志着我国首条跨海高铁——福厦高铁正式进入线上架梁施工阶段。
国际新闻
◆美方正式对华实施加征25%关税!多种本土水产品出口全面受阻
美国东部时间5月10日零时,美方已确认将对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加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美国是中国第二大水产品出口市场。年我国水产品对美出口量56.14万吨,出口额34.28亿美元,从清单上看,中国本土输美水产品几乎无一幸免。
◆联合国秘书长警告气候变化对海洋构成严重威胁
5月15日,据法新社报道,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斐济首都苏瓦举行的太平洋岛屿论坛上发表讲话指出,太平洋地区和整个世界面临两个基本挑战:气候变化日益造成严重影响,世界海洋所受威胁日益加深。
◆日海保厅发布《海上保安报告》宣传保安官职业
日本海上保安厅5月14日发布了总结一年工作的《海上保安报告》。报告刊登了题为“以海上保安为工作”的职业介绍专辑,强调:“若不能确保海上安全,就可能发展成关乎国家运营的事态。拥有难以替代的使命和自豪。”
◆泰国玛雅湾关闭至年恢复生态拯救海洋
据外媒5月13日报道,年6月1日起,泰国决定暂时关闭皮皮岛的玛雅湾沙滩4个月,但随后宣布无限期延长关闭时间。近日泰国政府宣布,关闭将持续到年。玛雅湾因为电影《海滩》而声名大噪,每天接待数千名游客,但泰国当局决定关闭玛雅湾沙滩进行修复。
◆韩国对独岛开展海洋调查已3年日本表示抗议
近期,韩国持续开展针对独岛(日本称“竹岛”)周边的海洋调查,引起日方不满。5月13日,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菅义伟在记者会上称“不接受,向韩国表示强烈抗议”。
◆阿联酋港口多艘邮轮爆炸官方否认称港口正常
据俄罗斯卫星网5月12日的报道称,阿联酋富查伊拉政府新闻处否认了媒体关于在富查伊拉港发生强力爆炸事件的报道的可信度,证实在港口的工作秩序正常井然。据了解,当天早些时候,黎巴嫩al-Mayadeen电视台援引消息人士的报道称,阿联酋富查伊拉港口因7艘油轮燃烧而发生爆炸。
◆华尔街富豪挑战“地球最深处”在万米海底发现塑料垃圾
近日,美国探险家维斯科沃乘坐可抵御巨大水压的潜艇,下潜米,在海床探索四个小时。他在航程中发现四种独特的海洋生物,同时还发现了一个塑料袋和糖果包装纸。
◆水下摄影大赛获奖名单公布3名中国摄影师喜获提名1人获奖
近日,英国水下摄影大赛宣布了年度的获奖作品,本次水下摄影大赛,评委们从来自世界各地的张照片中选出了年度最好的水下摄影作品。其中,3名中国摄影师喜获提名,1人获奖。
◆澳溺水死亡数创新高高中生发明海洋警告系统
近日,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报道,在南半球刚过去的夏季,澳大利亚有53人在海边溺水身亡,创下澳大利亚15年来溺水死亡最严重记录。一对澳大利亚父子希望通过自己研发的交通灯式冲浪警告标志系统来改善这一情况。
海洋经济
◆一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1.9万亿元同比增长6.6%
在国家连续出台减税降费、支持和服务民营经济发展、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支持等系列政策背景下,一季度海洋经济开局平稳,积极因素增多。初步估算,一季度全国海洋生产总值近1.9万亿元,同比增长6.6%,海洋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
◆年我国海洋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超47亿元
日前,据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最新发布的年《中国海洋灾害公报》显示,年,我国海洋灾害以风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岸侵蚀等灾害为主,各类海洋灾害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7.77亿元,与近10年平均状况相比,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低于平均值(98亿元)。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呼之欲出中国经济势将迎来增长新动能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会议指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具有极大的区域带动和示范作用,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带动整个长江经济带和华东地区发展,形成高质量发展的区域集群。
海洋科技
◆无人船来了!国内首艘自主航行系统实验船在青岛亮相试水
5月16日,国内首艘无人驾驶自主航行系统实验船——“智腾”号在位于青岛蓝谷的智能航运技术创新与综合实验基地“下水”航行,向前来参加智能航运发展工作推进会的代表现场演示了该船具备的驾驶功能:人工驾驶、远程遥控及自主航行,以及水下避碰和自动靠离泊等功能。
◆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揭晓多项涉海
5月15日,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于沪举行,隆重表彰为上海科技事业和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大会授予28项成果为自然科学奖,30项成果为技术发明奖,项成果为科技进步奖,其中,多项奖励囊括涉海项目、涉海人员,彰显了上海海洋产业的科创实力。
◆“西海岸一号”卫星拟八月发射可应用于近海污染等监测
5月15日,青岛西海岸新区与珠海欧比特宇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举行“西海岸一号”卫星冠名仪式,这是首颗以国家级新区命名的卫星。根据协议,“西海岸一号”卫星将于8月中旬发射入轨,届时可为西海岸新区数字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管理服务平台上线
日前,“中国海洋可再生能源管理服务平台”上线试运行。该服务平台在全面收集、整合、集成我国海洋能资源调查和评估、示范工程建设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设计开发了一套集纳各类海洋能数据、图件、报告、专项等信息的综合管理系统。
◆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同位素”平台启动共享服务
近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的海洋同位素与地质年代测试平台正式对外开放共享。该平台已建成以加速器质谱实验室为主导、配备稳定同位素质谱实验室和样品预处理实验室的格局,可以为服务国家海洋科学多领域同位素分析、多时间尺度地质年代学测定、放射性环境监测提供支持。
海洋科考
◆“海洋六号”完成科考任务在深海发现神秘物种
5月16日,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所属的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海洋六号”船圆满完成年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任务返抵广州海洋地质码头。“海洋六号”船航次历时36天,航程多海里,完成了来自国内不同单位的多项科考任务,并取得一系列联合创新成果。
◆中国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史前海洋动物“菊石”
5月13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等机构研究人员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中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团队发现了一枚罕见的琥珀,其中包裹了一只史前海洋动物“菊石”。这是古生物学家首次在琥珀中发现这种已灭绝的“乌贼近亲”,为人类更好地了解过去的生态系统提供了宝贵证据。
船舶海工
◆全国首个“5G+船舶制造”项目在南通落地
5月15日,南通移动联合招商局邮轮制造有限公司和爱立信(中国)通信有限公司,在南通海门招商重工基地成功开通5GNSA基站并实现船舶制造行业5G移动信号首覆盖和应用,揭开了5G网络应用的“神秘面纱”,也开启了全国首例“5G+船舶制造”的新篇章。
◆我国首制南极磷虾船“深蓝”号在广州下水
5月18日,我国首制南极磷虾船“深蓝”号在广州下水。该船是我国第一艘新造专业南极磷虾捕捞加工船,建成后将是国内最大最先进的远洋渔业捕捞加工一体船,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有力提升我国在南极磷虾科考等领域的技术水平,有利于我国远洋渔业的健康发展及更好地建设海洋强国。
◆南通中远海运川崎两万箱船“水瓶座”号命名
5月16日,由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为中远海运集团建造的0TEU超大型集装箱船“中远海运水瓶座”号举行命名仪式。至此,中远海运星座快航系列船的建造已完美收官。
◆渤海轮渡与中国联通签约为旗下船舶提供无线上网
5月16日,渤海轮渡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烟台市分公司签订了《船舶MESH自组网无线通信综合接入协议》,旨在提高通信质量、改善服务。此外,在设备铺设后,双方还将在基础通信业务、物联网业务、云业务及信息化等业务方面展开深入合作。
◆克罗地亚最大船厂Uljanik正式宣告破产
日前,就在中船重工代表团即将再次前往考察时,克罗地亚最大造船厂Uljanik正式宣告破产。5月13日,当地商业法院启动了对Uljanik船厂的破产程序。在法院宣布启动Uljanik船厂的破产程序之后,克罗地亚当地工会AdriaticUnion主席BorisCerovac表示,克罗地亚不再拥有造船业。
◆整舱批量预制广船国际攻克客滚船建造关键技术
5月13日,中船集团旗下广船国际的第一批2个预制舱室单元进舱安装成功。该批预制舱室单元的顺利进舱标志着广船国际已掌握舱室单元预制的核心技术,将实现广船国际舱室单元制作效率的飞跃。
◆振华重工建造世界最大自升平台式碎石整平船下水
5月12日,世界上最大的碎石铺设整平船“一航津平2”返回振华重工海工平台事业部码头,标志着该船顺利完成下水节点。与港珠澳大桥深水整平的功勋船舶“一航津平1”相比,“一航津平2”在性能、规格、国产化程度等方面均实现超越,多项性能位居国际领先水平。
◆国内集成度最高!中船重工十米大型浮标下水
近日,由中船重工七一五所下属杭州瑞利海洋装备有限公司自主设计开发的十米大型浮标在码头顺利下水,这是国内集成度最高的大型浮标。该大型浮标强化了稳定性设计、优化了能源配置,大幅提升了产品稳定性和电池续航能力,突破了中小型浮标的区域限制,可在恶劣水文条件下正常工作。
◆黄船海工T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顺利下水
近日,黄埔文冲旗下广州黄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T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H)通过“黄船”号驳船在41号锚地顺利下水。该平台是黄船海工承建的第三艘风电安装平台,主要功能包括风机基座、支撑塔架、机舱及叶片的吊装作业及生活支持,计划年内交付。
◆智能船舶“标准孪生”国际联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在5月8日举行的年船舶和航运智能化国际论坛上,由中国船舶信息中心发起的智能船舶“标准孪生”国际联合研究倡议得到中国、美国、挪威、日本、韩国、德国智能船舶领域知名专家的支持,各方正式签署倡议书,标志着这一智能船舶领域国际联合研究项目正式启动。
海洋运输
◆七部门联合印发意见明确未来30年我国智能航运发展远景
5月16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在青岛召开的智能航运发展工作推进会上获悉,日前交通运输部联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七部门,发布《智能航运发展指导意见》,为智能航运未来三十年发展指明方向。
◆前4月我国港口国监督检查量居亚太地区首位
近日,记者从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获悉,年1-4月份,我国各级海事部门共开展港口国监督(PSC)初次检查艘次,同比增加0.80%,占亚太地区港口国监督备忘录组织总检查量的22.90%,居亚太地区首位。
◆年度中国港航船企收入、利润排名与格局变化
截至4月30日,在两岸四地上市的68家中国港航船企的年报全部出炉,亏损企业为7家,营业收入同比明显上升,净利润同比略有下滑,盈利能力不及年水平。根据榜单,年68家上市公司收入总额达到.6亿元,相较同口径企业年创造的.91亿元,同比增长14.96%;净利润总额为.66亿元,同比下降9.05%。
◆《厦门港总体规划(年)》正式获批
5月14日,记者从厦门港口管理局获悉,《厦门港总体规划(年)》获得交通运输部和福建省人民政府的联合批复,《规划》的批复为厦漳两市的港口建设和管理提供了规划依据和技术支撑,将有效指导两市港口资源保护和开发,对于推动厦漳两市港口加快发展和厦门国际航运中心、邮轮母港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落户仪式南宁启动
5月1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在新加坡举办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广西推介会,推介会上举行了“中国-东盟多式联运联盟”落户广西南宁启动仪式。同时,广西北部湾港务集团、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中国-东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中远海运等企业在推介会上完成了一批务实合作项目的签约。
海洋能源
◆我国大陆最长海底成品油管道定向钻成功
5月17日,广东省湛江市通明海畔,随着定向钻穿越通明海峡主管的回拖完成,标志着我国大陆最长的海底成品油管道定向钻穿越成功。建成后将推动我国西南省份成品油管道高效运行,破解管输油品资源不足、沿海资源难以调入的瓶颈,保障广东和西南地区成品油供应。
◆我国在深海油气田开发水下设施领域实现突破
5月7日,由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海油工程安装事业部自主设计、制造的“米级深水海管清管试压撬和化学药剂注入撬”完成全部建造和陆地测试工作。该项工作历时三年,打破了西方三家油气工程服务巨头在该领域的技术垄断,填补了我国在“深海油气田开发水下设施调试和预调试”领域的技术空白,目前正在申报15项发明专利。
展会论坛
◆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在福州开幕
5月18日上午,第二届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博览会暨第二十一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开幕,为期5天,博览会紧紧围绕“拓展海丝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共享发展成果”主题,举行丝路中欧投资论坛、海洋经济与城市发展·港口合作论坛、海峡两岸供应链融合发展高峰论坛三大平行论坛和十余场配套活动。
◆年全球水产养殖大会举行探讨水产养殖业发展新动向
5月17日,年全球水产养殖大会在广东珠海展览中心开幕。大会主论坛上,报告嘉宾以“水产养殖业发展新动向”为主题展开交流。除主论坛外,大会还举办了水产养殖绿色发展新动能—全国水产绿色养殖技术与管理培训和中国—东盟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等分论坛。
◆海洋四所在京举办海洋环境经济核算研讨会
5月15日,由自然资源部第四海洋研究所主办的海洋环境经济核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本次研讨会旨在讨论中国海洋环境经济核算的利益相关方及需求、探索中国海洋环境经济核算框架、提出地方试点研究备选方案以及中国海洋环境经济核算政策建议。
◆第12届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在新加坡开幕
5月14日,第12届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在新加坡樟宜展览中心开幕,为参展者提供展示最新科研成果、探讨加强防务合作的平台。亚洲国际海事防务展两年举行一次,此次展览将于5月16日落幕。
◆国内首届自由贸易园区发展国际论坛将在海口举办
5月14日,中国贸促会举行新闻发布会上,会上宣布:由中国贸促会联合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商务部作为支持单位的首届自由贸易园区发展国际论坛将于5月21日到22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办。这是我国建设自贸试验区5年多以来在国内举办的首个自贸园区领域高层次论坛。
◆全国首届海洋中药论坛开幕百名中医药骨干汇聚
5月11日上午,全国首届海洋中药论坛暨海洋中药材鉴别学习班在烟台丽景华侨酒店开幕。全国首届海洋中药论坛是国家级中医药继续教育项目,旨在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我国海洋中药资源,促进海洋中药事业发展和学术交流,培养一批海洋中药事业骨干人才。
◆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北极圈论坛中国分论坛召开
5月10-11日,由中国自然资源部和北极圈论坛共同主办的北极圈论坛中国分论坛在上海举行。论坛以“中国与北极”为主题,围绕冰上丝绸之路、科学与创新、运输与投资、可持续发展、海洋、能源、治理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与交流。
军事新闻
◆土耳其海军举行大规模演习
5月13日开始,土耳其海军在周边海域举行大规模军演,测试国产武器系统和装备。土耳其海军在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