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医院完成了第一例无痛肠镜下乙状结肠息肉电切术,此手术医院电子结肠镜下诊疗又迈上了新台阶。
患者王某,男性,41岁,因大便次数增多1年余来院就诊,怀疑其为结肠疾病,经无痛肠镜检查,发现患者乙状结肠有一粒3*2毫米小息肉,并伴有慢性肠炎及炎性疾病,遂予以息肉摘除。无痛肠镜下借助微创疗法进行息肉切除具有创伤小、无痛苦、恢复快的特点,患者术后即可下地行走。
据悉,肠癌的发病因素多且复杂,大肠息肉和多发性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病极为密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肠内有息肉,无论是哪种都应尽早切除。
知识拓展形成肠息肉的主要原因:1、感染:炎性息肉与肠道慢性炎症有关。
2、年龄:结直肠息肉的发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
3、胚胎异常:幼年性息肉病多为错构瘤,可能与胚胎发育异常有关。
4、生活习惯:低纤维饮食与结直肠息肉有关;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
5、遗传:某些息肉病的发生与遗传有关,如家族性非息肉病大肠癌(HNPCC)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等。
肠息肉的高危人群包括: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2、长期吃高脂肪、高动物蛋白、低纤维以及油炸食品者。
3、年龄大于50岁。
4、长时间坐着不动的人。
建议这几类人每年做一次电子肠镜、肛门指检、大便隐血等检查,及时发现有癌变倾向的结肠腺瘤。在结直肠癌高发的欧美国家,从50岁开始,就推荐所有人每年对自然排出的粪便做隐血检查,每5到10年做一次完整的结肠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疾病。
肠癌的发病因素多且复杂,大肠息肉和多发性息肉与大肠癌的发病极为密切,是大肠癌最重要的癌前病变。与胰腺癌、肝癌等相比,大肠癌的生存率非常高,及时发现并采取治疗,90%的患者可以得救,但在我国能早期发现患者不多,与肠镜检查不足有关。
不少人排斥做肠镜检查,原因是检查可能会牵拉肠道引起不适甚至疼痛,现在已有无痛肠镜,使病人在睡眠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无痛苦感、无不适感,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耐受性。
无痛胃肠镜不仅安全舒适,还可以报销哦~
无痛肠镜无痛结肠镜和普通结肠镜的检查方法是一样的,区别在于无痛肠镜在检查时给患者使用静脉麻醉药物,从而使患者处于睡眠状态下接受肠镜检查,整个检查过程中患者感觉不到痛苦。
“无痛肠镜优势”
无痛苦,舒适轻松:采用的是一种新的无痛技术,使病人可在无痛状态下完成整个检查和治疗过程,无痛苦感、无不适感,减轻了患者的恐惧心理,提高耐受性。
诊断率高,安全性高:高清晰度、高分辨率,检查无死角,因此诊断率高、效果好,并且对患者本身无损伤、无副作用,治疗安全。
耗时短,专业快捷:专业医生操作,整个过程检查时间短;检查和治疗后恢复也快,病人一般只需要短时间感觉身体没有异常即可回家。
无痛技术
我们温柔有礼
舒适轻松
我们贴心备至
专家护航
我们安全可靠
专家介绍
梁显军,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院普外科主任。从事普外科临床工作近20年,对普外科常见病、疑难病具有较丰富的诊治经验。尤擅长胃肠、肛门疾病、腹外疝和肝胆疾病的微创治疗和规范化诊治。
专家门诊:星期六上午
坐诊地点:二楼外科专家门诊
沈建永,急诊科主任,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毕业于温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医院、全国肛肠医疗中心进修深造,多次在国家一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文。工作10余年来,一直从事外科临床工作;对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的诊治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结肠镜的检查、治疗及混合痔、肛周脓肿、肛瘘、肛裂等肛肠疾病的手术;尤其是PPH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爱岗敬业,多次被评为院、区卫生工作先进者。
专家门诊:星期四上午
坐诊地点:三楼专家门诊(4)
梁永球,门诊办主任,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20多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医院、浙江大医院、医院进修培训,发表多篇国家级论文,积极参加国内国际大型学术会议,能熟练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及急危重病症,尤其擅长胃肠疾病、肝胆疾病的诊治,擅长胃镜、肠镜下操作及诊治,熟悉该领域的最新进展。
专家门诊:星期二上午
坐诊地点:三楼专家门诊(3)
院办编辑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