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巨大息肉看他的ldquo神

近日,医院(医院)邯郸院区胃镜室主治医师孙秋杰成功切除一例巨大结肠息肉,患者是一位53岁的男性,无症状体检,结肠镜发现乙状结肠巨大息肉,病变大小约3*2.5厘米,充满整个肠腔。如此巨大的息肉有无癌变,可以通过内镜进行治疗吗?这对医生术前诊断的能力发出了挑战。

面对如此巨大的息肉,孙秋杰大夫冷静分析全面考虑,如果发现局部癌变且不适宜内镜处理就需要转外科进行手术治疗。经过NBI+染色检查孙秋杰大夫初步判断其为:腺瘤,无癌变内镜下特征,符合内镜下处理指征。并于局部较重处活检。活检病理结果为:腺管状-绒毛状腺瘤伴轻度异型增生。符合内镜切除指征。与患者家属商议后,择期进行内镜下切除。

虽然确定了治疗手段,但仍面临很多挑战。由于患者息肉巨大,充满整个肠腔,视野不佳,乙状结肠活动度较大,内镜下怎么完整切除?如此大息肉基底部血供丰富怎么来止血?术中出现穿孔怎么办?术后怎么管理?术后病理超出预期怎么办?孙秋杰大夫一一做好了预案,并且术前与外科主任王鹏、副主任医师刘凯军医师认真交流了手术方案、术中注意事项、术后管理等问题,并得到了兄弟科室的大力支持。

患者手术时,孙大夫与患者家属做了认真详细的沟通,术中操作轻柔,凭借其高超内镜技术,过人的胆识,在内镜的精细操作下,仅用25分钟病灶就被完整切除,基底切缘干净,且无出血、无穿孔。

术后随访,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已顺利出院。术后大病理和术前内镜诊断、术前病理一致,手术成功,避免了患者外科手术。患者出院时专程来到内镜室道谢。结肠息肉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结肠粘膜里长出来的新生物。不管它是炎症的、增生的还是腺瘤性,都叫结肠息肉。如果发现患有结肠息肉,需要进行切除吗?它与结肠癌又有什么关系呢?

孙秋杰表示,结肠息肉与结肠癌关系密切,90%结肠癌都是结肠息肉恶变而来。在我国结肠癌在50岁左右发病率开始逐年增高,到70岁左右达到高峰。同时,他提醒广大患者,结肠息肉癌变周期为10-15年,40岁后做一次肠镜尤为重要,在病变还是息肉的时候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有效的预防结肠癌的发生。

医师简介

孙秋杰,主治医师,农工民主党员。具有丰富的消化内镜诊断与治疗经验,操作手法轻柔,曾获得年邯郸市早癌诊断一等奖。

擅长胃镜,单人肠镜,无痛胃肠镜,早癌筛查,早癌切除、色素内镜检查,能开展消化道息肉切除术、EMR,ESD,支架植入,消化道狭窄扩张术,空肠营养管置入术,食管胃静脉曲张硬化术、急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以及胆胰内镜的诊断和治疗。

先后担任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常务委员(食管早癌、结直肠早癌学组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病委员会常务委员,河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适宜技术推广委员会委员,河北省健康教育与康复学会第一届消化道肿瘤精准诊断与微创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北省预防医学会消化系统肿瘤委员会委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yzjcr/107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