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冷链物流行业研究报告上

目录

1

冷链物流现状如何?

1.1冷库分布不均

1.2行业集中度低,利润率低

2

中国冷链物流产业链如何?

2.1仓储:冷库建设为核心

2.2运送:冷链物流配送提供安全保障

3

冷链物流发展的驱动因素是什么?

3.1城镇化趋势稳步推进

3.2生鲜电商快速崛起

3.3无人零售渐成趋势

3.4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4

冷链物流发展趋势有哪些?

导语

冷链物流是指为保持食品(新鲜或冷冻)的品质或其他产品(医药等)的效能以及减少运输损耗,在其加工、贮藏、运输、分销、零售等环节,货物始终保持一定温度的一种物流运输方式,由预冷处理、冷链加工、冷链储存、冷链运输和配送及冷链销售几方面构成,涉及冷库、冷藏车、保温盒、冷藏陈列柜等设施。

和传统物流相比,冷链物流在每一个环节上对于技术的要求更高,资金投入也更大,已是国家重点扶持的领域。事实上,冷链物流的核心不完全是“冷”,而是“恒温”——不同的产品需要不同的保存温度。

资料来源:银河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菁财资本

资料来源:银河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冷链物流需求较大的领域包括初级农产品(蔬菜、水果、水产品、肉制品、蛋奶等)、加工食品(速冻、冷饮、乳制品等)和医药(药品、疫苗)等特殊商品。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目前,国内冷链物流的运输、仓储、配送等各个环节的衔接尚不完善,因此企业提高综合服务能力,是增强客户粘性的必然之举。冷链物流规模效应极强,投资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其中,综合性冷链服务提供商呈现出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有较强的成长空间,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的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统计数据,年,运输型冷链物流企业数量占比为43%,而其营收占比仅为37.8%,而综合型和供应链型占比分别为25%和4%,但其营收占比却达到32.7%和10.3%。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研究所、菁财资本

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完整独立的冷链物流体系,冷链物流的发展还仅仅停留在运输与冷藏环节,运用先进信息技术的冷链物流管理体系还明显不足,技术装备相对落后;冷链物流的成本相对比较昂贵,主要是由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库存成本和管理成本组成,其中运输成本与仓储成本所占比例较大,存在监控不到位、行业标准不统一等诸多问题。比如,运输过程中关掉制冷机以节省成本;搬运装车过程中操作不到位导致温度过高。

资料来源:光大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冷链物流行业需要规模化企业的不断投入,通过完整的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来协调订单处理、运输、配送、承运商管理、运力管理、返单管理、应收应付管理以及退货管理等业务环节,加强企业的整体联动效应来降低消耗成本,从而形成合理、高效的冷藏链。

在运输过程中,积极发展小批量小编组机冷车,满足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货源运送的需求以及安装监控系统,实时监控车辆速度、温度、准点率、疲劳驾驶等;在配送管理阶段,针对保质期极短的产品的小订单、配送网点多、时间窗复杂等问题,采取合并小订单、整合配送网点、合并不同产品的时间窗来降低运输成本;对于库存控制,借助库存信息系统在平衡货品过期和缺货的条件下确定最佳订货点,尽可能地降低冷库空置率。

在满足冷链产品安全和物流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成本、提高仓储周转率、探索共同配送模式、提高冷链运营管理水平以及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城市冷链物流配送网络体系将有助于企业盈利的快速释放。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菁财资本

冷链物流现状如何?

冷库分布不均

1.冷链运输率及冷冻食品消费量均低于发达国家:我国冷链物流起步较晚,基础设施较薄弱,但近年来发展迅速,-年全国冷库容量复合增速21%,冷藏及保温车保有量复合增速32.8%。

资料来源:中金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资料来源:中金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长期以来,我国初级农产品冷链运输率一直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国外果蔬、肉类、水产品的80%~90%为冷链运输,而国内冷链运输率仅为15%、30%和40%;国内冷链过程断链比例高达67%、50%和42%,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冷链断链比例。

这是由于国内普遍缺乏冷链意识,消费者对生鲜品是否需要冷链保鲜尚没有严格要求,同时我国冷库分布区域性不均衡也导致大量产品的冷链环节出现“断链”现象。在不具备充分冷链流通的情况下,果蔬类食品损耗量高达15%(发达国家的损耗量约为5%),损耗价值超过亿元,造成了巨大的浪费。

资料来源:中金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资料来源:银河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我国冷冻食品年人均消费量仅为10kg,低于日本的20kg,远远低于美国的60kg。这是由于中国居民对于冷冻食品依赖性较弱以及冷链食品供给端尚未产业化、规模化所致。

资料来源:银河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2.我国冷库人均水平低于海外,内陆低于沿海:根据全球冷链联盟(GCCA)的统计数据,年全球人均冷库容量为0.2立方米,印度冷库容量为1.41亿立方米,位列全球第一,第二、三名分别为美国与我国,冷库容量分别为1.10亿立方米和1.07亿立方米,但人均冷库容积不到发达国家的1/2。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研究所、菁财资本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地域性特点,我国冷库分布不均匀,华东地区冷库容量已占到全国冷库总容量近46%,其中山东、上海、江苏发展速度较快,冷库容量居前列;而我国果蔬产地的内陆各省市市场冷库容量仍旧偏低,造成冷链物流在生产源头缺乏预冷,产生源头“断链”。局部供需的不匹配和冷链运输能力不足导致企业仓储能力未充分发挥,与人口、经济发展并不匹配,这也决定了冷链物流未来成长的空间依然较大。

资料来源:中金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资料来源:中信建投研究所、菁财资本

行业集中度低,利润率低

从竞争格局看,中国冷链物流行业处于较早期阶段,集中度低,企业规模小。根据中物联冷链委统计,年中国百强企业收入总额不足冷链市场的10%,美国前5强冷库企业占市场份额约63%,而从年中国冷链物流百强企业排名来看,前10家企业总收入占百强企业总收入的48.5%,前20家企业总收入占百强企业总收入的61.4%。

资料来源:中金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资料来源:中金证券研究所、菁财资本

目前看来,预冷环节缺失、经营分散、运输网络落后、缺乏有效的信息管理是我国冷链成本较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常温利润率是为10%,冷链利润率为8%,而发达国家冷链的利润率可以达到20%~30%。未来如何做到控制成本,降低商品损耗率是各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相信这将伴着冷链物流的长期发展逐步得到解决。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菁财资本

-值得看看-

-点击图片直接阅读-

即时物流研报

奢侈品研究

-


转载请注明:http://www.zshuz.com/yzjcr/109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