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发现、早治疗。每发现1例早癌,就挽救一个家庭。
近日,裴叔叔因“腹泻1月”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在高清结肠镜下发现乙状结肠一直径约1.0cm隆起,中央凹陷,NBI下腺管开口不规则,病检提示高级别内上皮瘤样病变,考虑“乙状结肠早癌”,应尽快切除。
医院郑君杰消化内镜工作室团队经过对裴叔叔病情的细致分析,如果开腹行切除手术,创伤大、恢复慢、并发症多,患者需要承受更多的痛苦。结合各项检查结果综合考虑,建议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简称ESD术。
年3月12日上午,在医院消化内镜中心为患者实施了肿瘤ESD治疗,该手术是石首市郑君杰消化内镜工医院消化内科宋军教授完成,手术顺利,病灶完整切除。
???延伸阅读:
1.什么是ESD?
?2.ESD过程示意图
?3.ESD的优点
ESD全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可以让更多的消化道息肉、早癌能够在内镜下一次性完整切除,达到外科手术治愈水平,免除开腹手术的痛苦。
相比于外科手术治疗,该治疗具有不改变消化道解剖结构、不开刀、体表无创口、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不影响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等优势,是近年来国际上最新兴起的内窥镜下微创治疗手段之一。其中重点在于人群的早期肿瘤的筛查。早发现、早治疗。
4.哪些人需要筛查?如何筛查?
以下人群需要尽快做结肠镜检查:
①40-45岁以上的普通人群。无论男女,均应做一次结肠镜检查。如有阳性发现(溃疡、息肉等),在做完治疗后均应定期复查。
②有不良生活习惯:抽烟、喝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或大鱼大肉,喜吃腌制食品和烧烤,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
③结肠癌、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可将初检年龄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
④出现肠道不适,可表现为下腹痛,大便习惯与性状的改变,比如每天排便一次变为排便多次,或者便秘、便稀、便血、鼻涕状黏液血便等。
⑤正常体检时发现CEA、CA、CA等消化道肿瘤标志物升高,需要尽快做结肠镜以进一步排查。
自年医院郑君杰消化内镜工作室率先在石首地区开展ESD技术以来,为很多患者行微创切除病变,解除病痛,预后良好,大大提高了术后生活质量,减少了以往病患转诊所耗费的时间、精力以及费用。
医院郑君杰消化内镜工作室团队将不断加强专科前沿理论知识和内镜技术学习、大力发展新技术新业务,全心全意为广大患者服务。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