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成华
结直肠息肉的治疗
一般统计,结直肠癌的发生率在有息肉者高出无息肉者的5倍,应积极治疗。结直肠息肉在治疗前应仔细询问家族史、作细致体检及全面的消化道检查(X线和内窥镜等),以分析伴发消化道其他部位息肉和其他脏器的肿瘤。对儿童期息肉,如为错构瘤性息肉,因这种息肉蒂常逐渐缩小而自动排除,一般不需治疗。儿童期需治疗的息肉,宜行内窥镜摘除,尽量避免剖腹探查。成人结直肠的任何息肉一经发现,均应予以摘除送组织学检查。确定组织学类型后,尽快制定最终治疗方案。
结直肠息肉的治疗原则
息肉的治疗原则,应从以下方面考虑。
1.组织学类型
增生性,错构瘤性和淋巴性息肉虽常为多发性,但很少有恶变倾向,尽可能采用经内镜下摘除。管状腺瘤恶变率低,宜行经肛或内镜下肿瘤摘除。广基绒毛状腺瘤恶变率高,宜手术切除治疗。
2.息肉的大小
直径在1.0cm以下的息肉,内窥镜摘除较易完成;直径大于4.0cm时,应采用不同径路的手术切除。
3.息肉的形状
带蒂息肉易于经内窥镜摘除。平坦/弥漫性生长或浸润性的病变,以及大的无蒂息肉,多为绒毛状腺瘤或癌,应行手术切除。
4.息肉的数目
多个结肠息肉,如50个以上,可能为息肉综合征,应先取1枚或数枚息肉行组织学检查,然后再确定治疗方案。
5.病灶部位
左半结肠息肉检出率相对较高,且多为恶性变的腺瘤,故应及时切除。由于肛门功能的特殊需要,对直肠息肉或累及直肠的息肉病的治疗,病灶的部位对术式选择具有一定的影响。如在处理结肠较大的绒毛状腺瘤时,宜行肠段切除,而在处理直肠内此类病变时,如其他因素允许,应首先考虑经肛肿瘤切除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