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说,结肠息肉就是长在肠管内表面的肉疙瘩,因而可以认为是肠黏膜表面上隆起性病变。医学上定义为,小的肉疙瘩为息肉,只有当小的疙瘩体积长到一定程度以后,才能被称为腺瘤,而腺瘤经久不处理又会发展称为癌变组织。
临床上,很多结肠息肉的患者会有结肠恶变的倾向,由此说明息肉也会造成肠道的恶性病变,需要大家对此产生重视,及早发现有症状的息肉,并对其采取对症治疗。那么,对于正在肠道里的息肉,通畅会以哪些外在的症状体现出来呢?
有研究表面,肠道的息肉以直肠和乙状结肠等部位多见。所以,基本上可以认为息肉主要是对人体的大肠造成影响,而对于小肠等影响不大。对于有息肉的患者而言,症状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一是大便的性状。正常的大便是成形的,而且不会带血性分泌物或黏液等。但是,有息肉的患者大便则多伴有这些问题,如大便呈稀糊状,并且会伴有血性、黏液性的分泌物,部分患者甚至会出现大便颜色改变或伴有异味等。对于息肉较多的患者而言,可以出现经常性的大便不成形、腹泻加重等症状,有的患者可以出现一天数次的腹泻,排出的大便呈果冻样或西红柿样稀便。
二是腹部的症状。由于有息肉存在,所以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下腹部隐痛、阵发性的疼痛或排便过后里急后重等症状,有下腹隐痛的患者,通常会伴随有腹泻等不适,排便以后会自觉腹痛症状有所缓解,但是这种疼痛会周而复始的出现,并随着息肉症状的加重而加重。
三是肛门的症状。有些严重的息肉患者,由于直肠处也会长息肉,所以一些带蒂状的息肉可能会从肛门处掉出来,所以出现肛门周围有息肉的现象,由于息肉触摸起来比较柔软,所以很多时候会被误认为是痔疮。
四是体检发现异常。通常采取结肠镜可以对结肠的内在情况进行清晰的认知,通过肠镜可以准确的定位具体部位的息肉,并对息肉的大小和息肉进行详细的了解。一般情况下,镜下可见的息肉呈红色蒂状、突出于肠道表面,体积也是呈大小不等的分布,但是一般不会造成肠道的梗阻不适。
除了这些症状以后,有些结肠息肉患者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可能会因为自身有痔疮而忽略了对息肉的发现,因为有内痔的患者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大便带血,但是痔疮不会有下腹的疼痛等不适。
所以对于有大便不正常的人群,或者家族中有结肠息肉的人群,应该注意提高对肠道是否长息肉的警惕,有意识的进行肠镜检查是对肠道病变进行排查的有效手段。针对早期有问题的息肉可以采取手术方法切除,如果已经处于晚期的息肉则可能需要采取部分肠管切除。总而言之,不要忽略自身有症状的疾病,及时排查就是为健康加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