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
结肠息肉大多数没有明显症状,息肉在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便血,排便困难等症状,这时一般很多都会发生癌变,失去内镜下手术机会,因此早期筛查至关重要。
目前已明确至少80%--90%的结直肠癌都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过来的,而从小息肉??大息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息肉癌变??,这一过程一般需要5-15年的时间,只要在这一过程中发现病变,并及时切除便可以消除隐患。
目前发现结肠息肉的金标准为结肠镜检查。
与息肉有关的主要因素有1.饮食因素
2.遗传因素
3.炎症刺激
4.粪便,异物刺激及机械性损伤
5.不良生活习惯。
主要症状(很多没有症状)1.便血
2.排便习惯改变
3.腹痛
4.带蒂息肉脱出肛门。
结肠息肉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1.肿瘤性息肉
2.非肿瘤性息肉
3.肠息肉病
无论哪一种息肉都应积极治疗。
其中着重讲一下高危腺瘤,具备以下五项条件之一者就可以成为高危腺瘤:
1.息肉直径超过10mm2.绒毛状腺瘤或混合性腺瘤中绒毛结构超过25%3.伴高级别上皮内瘤变4.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者结肠息肉者5.不带蒂,息肉呈扁平或者分叶状。
结肠息肉的高危人群1.大便潜血阳性2.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且年龄在40岁以上3.往有肠道腺瘤史4.本人有癌症史5.有排便习惯的改变6.符合以下任意两项者:慢性腹泻,慢性便秘,粘液血便,慢性阑尾炎或者阑尾切除者,慢性胆囊炎或者胆囊切除者,长期精神压抑。
发现结肠息肉的主要手段为结肠镜:普通白光内镜,染色放大内镜,内镜窄带成像术。目前内镜下切除息肉的主要方法有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
2.分次EMR(pEMR),
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复查1.首先有结肠息肉患者都应复查
2.对于术后病理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者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者,可根据条件3-6个月复查一次
3.单纯良性息肉者可一年复查一次。
须值得注意的是,镜下息肉的漏诊率在30%左右,一次肠镜未发现,不代表没有息肉。所以建议:以上高危人群40岁以上建议做肠镜,普通人群50岁以前做一次结肠镜检查。
往期推荐
一图读懂
春节将至这些传染病防护事项你GET了吗?
冬季中风频发,如何预防
做盆底肌康复,医院妇产科更专业
打了乙肝疫苗,就"一劳永逸"了?
THEEND
|医院|
南京治白癜风最好的医院中科医院获“聚力共健”品牌影响力企业